景觀作為視覺美的含意的第二個轉變,源之于工業化帶來的城市環境的惡化。工業化本身是文藝復興的成果,但至少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大城市,城市環境極度惡化。城市作為文明與高雅的形象被徹底毀壞,相反成為丑陋的和恐怖的場所,而自然原野與田園成為逃避的場所。因此,作為審美對象的景觀也從欣賞和贊美城市,轉向愛戀和保護田園。因此才有以Olmsted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Landscape Architect而非Gardener)的出現,和景觀設計學( Landscape Architecture 而非Gardening); 因此才有以倡導田園風光為主調的美國城市公園運動,和以保護自然原始美景為主導的美國國家公園體系;因此也才有霍華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園城市和隨后的田園郊區運動。
至此,文明社會關于景觀(風景)的態度經過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轉變的軌跡從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壯麗的城市,到設計與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鄉村作為城市的延伸和未來發展的憧憬,進而發展到畏懼城市、背離城市,而把田園與郊野作為避難之所,從而在景觀中隱隱地透出對自然田園的珍惜與憐愛。
景觀的這一審美內涵上的遞變,也明顯地反映在景觀保護、設計、創造及管理的態度上(見表1)。
表一 景觀作為審美對象的含意及遞變
社會經濟形態 莊園及封建領主制經濟為主 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經濟上升 工業化,城市經濟主導美的景象(景觀所指) 神圣而壯麗的建筑的城市 美的鄉野,作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經濟的資源 美的田園與自然,作為對城市的逃避和對抗景觀的營造 宅院、宮苑 在描繪和再現鄉村風景的同時,營造城市化、幾何化的自然(如巴洛克園林) 將自然引入城市(公園和綠地系統)或將城市引入田園(田園城市和田園郊區)
景觀作為視覺美的感知對象,是基于物我分離的基礎之上的,即人作為欣賞者。但同時,人在景觀中寄托了個人的或群體的社會和環境理想。陶淵明的桃花源也正是這樣意義上的景觀,武陵人眼中的桃花源是中國士大夫的社會和環境理想的典型。
但桃花源里人或者說"內在人"眼中的景觀則另有一番含意,即景觀作為一個棲居地的含意。
廣州市鴻鼎景觀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規劃、設計、施工、營于一體的專業景觀工程公司,公司擁有10年以上各種主題樂園景觀、園林景觀,海洋館景觀、酒店景觀、房地產景觀等景觀的規劃設計和施工的經驗,以及各類假山塑石,大型雕塑,玻璃鋼造型公仔等制作經驗。 公司擁有專業,完備,實力強大的運作團隊,擁有從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善于和客人溝通合作、嚴把各個環節的質量關,勇于創新、追求卓越,力求讓我們承接的每一個工程做到盡善盡美,讓我們的每一個客戶信任,放心和滿意;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依靠誠信,實力和服務質量,越來越獲得業界和客戶的認可和贊美!歡迎各界前來指導工作和洽談業務!
電話:15362316250 QQ:239998306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