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于金銀線都不是很了解,2012年7月在寧波金銀彩繡現場制作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現在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之所以會這么稀奇的圍觀,原因也是因為這樣的東西很稀少,對于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
7月21日,2012年韓國麗水世博會中國館“浙江寧波活動周”拉開序幕。三件來自寧波的浙江省級寶物在中國館海洋文化走廊精彩亮相,寧波泥金彩漆和金銀彩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中國館區閃亮登場,令觀眾耳目一新,近距離感受了寧波深厚獨特的文化魅力。
這三件“省寶”分別是“羽人競渡”戰國銅鉞、《洪武四年進士登科錄》反映大明王朝與高麗建交的刻本、“荷葉茶托”與高麗鑲嵌青瓷罐蓋。這三件寶物可謂是精心選擇,它們向世博觀眾展示了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寧波在歷史上與海洋、與韓國的緊密聯系,深刻地契合了麗水世博會的海洋主題和中韓建交20周年的背景。
金銀彩繡現場制作
在中國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寧波的泥金彩漆和金銀彩繡現場制作表演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圍觀。泥金彩漆制作大師黃才良輕輕敲打小泥坯,稔熟地用工具敲打、粘貼、揉捏,只幾分鐘的時間,一條造型生動活潑的龍便躍然眼前。寧波泥金彩漆工藝以中國生漆、瓦灰和金箔為主要原料,制作工序復雜,風格典雅古樸、絢麗多彩,歷經千百年而不失光彩,是寧波民間藝術的瑰寶。2011年6月,泥金彩漆技藝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寧波金銀彩繡古稱“盤金”、“盤銀”,始于漢而盛于唐。它是用金銀線并輔以各色絲線繡制而成的工藝品,題材取自民間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作品針法細膩,風格獨特。公元743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曾從寧波阿育王寺帶去金銀繡千手佛,至今在日本被奉作國寶。
三件“省寶”是寧波“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歷史見證。非物質文化遺產泥金彩漆工藝和金銀彩繡,既是寧波傳統地域文化中的經典,更是民族文化多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寧波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
使用金銀線秀出的彩繡格外動人,至今在日本被奉作國寶,可見有多受歡迎,浙江寧波活動周的舉辦,又為中國館增添了一大亮點,這樣文化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見識這樣的風采。
本文章轉載自:http://www.zhiyuan0769.com/article-59-172.html
更多詳情請關注: http://www.zhiyuan0769.com/html/new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