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吃火鍋的順序是先吃肉,因為這樣才能帶出湯底的好味道。其實現在很多鍋底本來味道就夠香濃,可以在剛開始涮火鍋的時候,涮兩筷子肉,然后放一部分低脂的蔬菜豆腐,再繼續涮兩筷子肉。這樣交替食用,就可以避免葷素比例失調。 
    茶和蛋白飲料是*選 
    搭配火鍋的*佳飲料是清茶、植物茶和蛋白飲料。蛋白飲料比如椰汁、杏仁露、豆漿、酸乳飲料等,*宜餐前喝,能提供碳水化合物,也能幫助保護腸胃;清茶能解膩去火,更能突出火鍋的風味;而菊花茶、大麥茶等植物性的茶水不含熱量,有的可以清火,有的能夠助消化。 
    晾涼再吃不著急 
    又辣又麻的火鍋*傷食道。一項資料顯示,嗜吃火鍋的四川、重慶等地的居民患食道癌的風險在全國居首位。要避免吃火鍋燙傷消化道黏膜的事情發生,也很簡單:吃火鍋的時候,告訴自己不要著急,把菜夾到碟子里晾涼,然后放在小料中蘸一蘸吃,一定要做到“熱不灼唇”。 
    鍋底類型要斟酌 
    現在除了傳統的麻辣鍋和清湯鍋,又有許多新鮮的花樣火鍋,比如粥鍋底、雞湯鍋底、海鮮鍋底、滋補鍋底等。這些鍋底都加入了鹽和鮮味劑,不及清湯那么健康。其中雞湯鍋底和海鮮鍋底不適合痛風病人。滋補鍋底加入了保健食材,但正因為此,它并不適合所有的人,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千篇一律地用同樣的“滋補”方式,對于部分人來說反而是有害健康的。雜糧薯類助消化 
    人們總是肉和菜吃得肚子圓滾滾了,才想起來該吃點麻醬燒餅或是米飯。這樣不但不利于蛋白質的利用,而且不利于控制血脂。其實可以早一點吃主食,不但能調劑口味,還能補充碳水化合物。涮雜糧面條是個好主意,*好是直接涮點紅薯片、土豆片等,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比較多,較多的纖維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并有利于維持營養平衡。 
    別忘配盤小涼菜 
    在吃火鍋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簡單清淡的涼菜來平衡,不但能避免上火,還能補充更多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涼拌萵筍絲、小黃瓜、涼拌苦菊菜等都非常好。 
    半小時內先喝湯 
    研究證明,在開始涮火鍋后的半小時內,火鍋湯中亞硝 酸鹽的含量是很低的,嘌呤也低一些。因此,只要喝半小時內的湯就不會有多大的麻煩。另外,酸菜鍋底、海鮮鍋底等危險性大一些,清湯鍋底更加安全。 
    小料口味要清淡 
    對于尿酸過高的人來說,醬料就盡量不要再選擇海鮮口味,以免嘌呤過高;蒜泥香油蘸料脂肪含量較高,高血脂人群不適宜;芝麻醬營養價值*高,還能提供大量的鈣和維生素E,比較適合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如果沒有尿酸過高的問題,選擇海鮮湯料是*清淡的,適合需要控制體重的人。或者可以用醬油、醋、腐乳、蔥、姜、蒜等來自己調配低脂調料。小料不要太咸,一來更健康,二來不會奪了湯底的味道。 
    吃火鍋時間別超過1小時 
    研究顯示,某些火鍋湯底燒煮90分鐘后,亞硝 酸鹽含量會增加近十倍之多!大量亞硝 酸鹽可使人直接中毒。雖然我們平常吃的火鍋湯中的亞硝 酸鹽含量不至于這么高,但亞硝 酸鹽與火鍋湯中的氨 基 酸分解產物結合,可能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吃時不可忽視其健康危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