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保水”牌保水劑在雞腿菇栽培中的應用
雞腿是菇雞腿蘑的俗稱,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是近年來人工開發的具有商業潛力的珍稀菌品,被譽為“菌中新秀”。 雞腿菇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極好,經常食用有助于增進食欲、消化、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雞腿蘑還是一種藥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增進食欲和治療痔瘡的作用。據《中國藥用真菌圖鑒》等書記載,雞腿蘑的熱水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別為100%和90%。70年代西方國家已開始人工栽培,我國于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雞腿菇袋生長周期短,生物轉化率較高,易于栽培,特別適合我國農村種植。近年來種植規模迅猛擴大,已成為傘菌目我國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傳統的栽培方法是菌袋長滿菌絲后脫袋,平栽于陽畦土中。當地溫低于 8℃ 時,不能正常出菇:地溫高于2 8℃,菌絲活力大幅下降,土中的寄生菌——雞爪菌(叉狀炭角菌)生命力極強,極易發生,且很難控制,一旦發生可以造成雞腿菇絕收。而采用菌袋立式覆土栽培,能避免雞爪菌的發生,但菌袋立式栽培因后期補水困難會影響產量,在拌料時加水太多又會減少料中空氣含量而影響發菌。因此,本試驗研究了在培養料中加入一定量“安信保水”牌保水劑的應用效果。其主要成分為聚丙烯酸( 鉀鹽或鈉鹽) 和聚丙烯酰胺共聚體具有極強的吸水能力,能吸附超過自身質量上百倍的水分,形成不規則塊狀體,使水分成體不易蒸發,而食用菌菌絲體能伸入其中將水分吸出。該產品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水、氨態氮和鈉或鉀離子,無殘留。
一、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09年9月在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白山村基地進行 。
原料配方:玉米芯35%,豆秸、玉米秸25%棉籽殼25%,麥麩8%,玉米面3%,熟石灰4%另在100k g干料中添加50g優氯克霉靈( 4 0%二氯異氰尿酸鈉 ) 可濕性粉劑。
原料處理:玉米芯、豆秸、玉米秸等秸桿充分曬干,在飼料粉碎機上粉碎,鑼孔徑為8~1 2 m m。使玉米芯顆粒如玉米粒大小,玉米秸、豆秸等呈糠屑狀。這種原料通氣、持水性均好,適宜菌絲生長。
拌料方法:采用堆積通氧發酵法拌料。把干料鋪在已殺過蟲的場地上, 按干料、水比例( 1:1.6) 加水、石灰,拌勻后堆成土方,料堆5個面均扎通氣孔,蓋上塑料膜,膜四周撐起以進氧發酵,待料溫升60℃,保持48h后翻堆。邊翻堆邊加入原料配方中的各種輔料,拌勻后再堆垛,扎孔、蓋膜,待料溫再次升至60℃,保持36h后翻堆。邊翻堆邊按配方中用量噴灑殺菌劑優氯克霉靈;然后用石灰調整培養料的p H值至8以上。保水劑(10~20目)與水按 1:160制成凝膠劑,按每500k g培養料( 發酵好的料)分別加凝膠劑0 ( CK) 、50、100、200、300k g,各處理菌袋并列擺放于同一層的發菌架上。
裝袋發菌:采用兩端多孔通氧裝袋技術。選擇直徑30cm、長50cm的低壓聚乙烯袋,裝2層料,播3層菌種,菌種量約為18%。袋兩端用直徑10mm粗的棍各扎4~5個通氣孔,孔深為袋長的1/2。18~25d后菌絲長滿菌袋,即可覆土。
覆土出菇:由于雞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點,所以覆土正確與否是產量高低的關鍵技術之一。取地表層10cm以下的土,暴曬2~3d 后,每1000k g土加1k g優氯克霉靈可濕性粉劑,加清水至土含水量25%。將發好菌的菌袋一端袋口扎緊,另一端袋口取直、覆土,土厚 2.5~3.0cm,稍壓實。3~5d后,當菌絲在土中已定植時,再澆濕覆土層,12~14d后, 雞腿菇原基便可大量出現。當子實體菌蓋脫離菌柄之前及時采收。每采完一潮菇后,晾袋3d,再補澆營養水(水100.0 k g+磷酸二銨0.2kg ) ,一個生物周期可收3~5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1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