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暌違兩年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終于被端上電視熒屏的餐桌。一以貫之的解說詞、熟悉的配樂、行云流水般的旁白和畫面,都讓《舌尖2》維持了上一季的精良和考究。有觀眾直呼“觸動靈魂”,口水和淚水齊飛。
相比*一季,第二季更為鮮明地加強了對社會文化層面的挖掘:從人開始,敘事起興,入眼觀感,入心情感,美食成為背景,靈魂感受觸動。雖然也會有人覺得,故事略顯喧賓奪主,對食物描述太過匆忙,但是一部主題為“探討人與食物關系”的紀錄片,本來就不只是一場美食盛宴,它不是“天天飲食”菜譜,更不是“美女私房菜”。
《舌尖》躍出屏幕之外的,有一種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味道、故鄉的味道。就像*一集“腳步”中的養蜂人逐花而行,很多人都遠離故土成為異鄉之人,擁有幾千個味蕾的舌頭,卻頑強保存著來自兒時、來自故土的味覺記憶。《舌尖》讓人有種沖動,想要回家再吃一頓媽媽做的飯,跟媽媽學做一道家鄉菜,奔波路上永遠帶一點家鄉美食,認真對待我們的一日三餐。只是如今現實社會,吃的花樣百出、挖空心思、揮霍無度同時出現的,卻是吃的質量的日益下降,食物有毒、自來水有毒。我們的美食,像干露露的著裝,沒底褲,不舒服,卻駭人眼目。從2014年1月至今,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全國范圍內媒體曝光的自來水異味事件已達10起。日前發生的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更是引發了一場關于居民用水安全的大討論。據今年3月中旬環保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有2 .5億居民的住宅區靠近重點排污企業和交通干道,2 .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管網二次污染、水源地污染的情況非常嚴重,讓人觸目驚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