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時代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思想、政治等格局都有著明顯的轉變,而新科學、高技術的不斷涌現、突出地強化了這一巨變的特征。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以及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對醫學領域影響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醫學模式總是處于持續的發展變化之中。
每一種醫學模式都有一種醫院建筑形態與其對應,而門診大廳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也隨著醫學模式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完善。“所謂醫學模式是指人們對社會的某一發展階段醫學形式的總體概括和看法。具體地說,是指病人由患病到康復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對其采用的治療方式、應用的醫療設備及藥物、以及病人在此期間與醫護人員建立的合作關系等。一個時代的醫療技術發達水平、社會經濟狀況是否良好、科學文化的道德價值取向正確與否等都不同程度地決定了這個時代所應具有的醫學模式。”從古代醫院萌芽的出現一直到現代醫院形成并逐步完善以來,醫學模式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萌芽時期建立在個體感性經驗基礎上的機械醫學模式;近代工業革命以來建立在群體理性實驗分析基礎上的生物醫學模式;當代建立在對病人*極關懷基礎上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每一種模式的產生與發展都對應著醫院建筑設計的不同發展階段,醫院建筑的發展軌跡印證了醫學模式的發展變化:從機械醫學模式下的醫院各功能都不甚明確、內部環境簡陋到生物醫學模式下醫院出現分科化,門診部成為設計重點,但公共空間匱乏,缺少對人性的關懷,再到復合醫學模式下醫院開始用“醫療環境”來描繪、評價和設計空間,門診大廳空間功能復合化。門診大廳空間作為醫學模式的重要載體,其發展變化應當順應醫學模式的制約,在新的醫學模式的引導下為病患創造有利的康復環境。新的醫學模式對醫院門診大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 心理環境的創造
行為是空間的服務對象,一個符合邏輯的空間形式必然是以空間內的行為模式為根基的。使用者的行為模式決定了空間的性質、形態、組織方式等,而使用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到其行為。因此,在當今復合醫學模式的引導下,目前大部分門診大廳空間都開始或已經注意到使用者心理環境的創造,將人的需要、感受、情感放在設計考慮的重要位置,構建使用者與空間環境之間的和諧關系。具體體現在其空間形態和組織方式的變化及其空間品質的塑造上,如醫院街的出現、空間藝術氛圍的創造等。
② 復合功能的疊加
隨著人性化理念的深入,門診大廳所要求的輔助功能和空間逐漸增多,公共空間成為其主要載體,幾乎承載了除診療以外的大部分復合功能,如交通、休閑、候診、商業等,而功能的拓展必然導致空間形態的復雜化與多樣化。人類的建筑價值觀念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每一個遞階都伴隨著人們對人與環境關系認識的飛躍。這是一個開放的認識鏈,設計觀念的更新遞進,必將引起建筑設計的進步與創新。這些觀念必然在醫院設計中,特別是門診樓公共空間設計中產生深遠影響。醫院經營模式和管理手段.
文章來源摘自網絡,相關信息請點擊:診所設計裝修(http://www.kpdhk.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