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簡介
“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天球瓶
粉彩瓷器是在明代五彩瓷的基礎上發展與升華而形成的低溫釉上彩品種,粉彩瓷器由于在釉彩中摻入粉質,彩繪時改變了五彩單線平涂的生硬色調,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運用豐富多變的彩料,畫面風格近于寫實,形成瓷質光潔透亮,色彩層次豐富、粉潤柔和、秀麗典雅的顯著特色。
“天球瓶”原名為“千秋瓶”,象征著“千秋太平”之意。
“天球瓶”造型始見于明永樂朝,宣德器較永樂略顯粗放,此后明代各朝未出現。清代康熙朝仿古之風盛行,天球瓶則多仿明初之器;雍正、乾隆時再度盛行。
此瓶直口微撇,勁較短,腹渾圓,圈足,胎體潔白,釉質粉潤如雪,胎釉渾然一體,修胎極為規整。用粉、綠、白、褐等色,采用沒骨畫法在瓶體上繪出濃淡相間、層次清晰而富有立體感的桃樹一株,自瓶底沿腹部蜿蜒而上,枝繁葉茂,共結九顆桃子,果實飽滿,此瓶構圖疏密有致,繪畫精細工巧。
天球瓶以粉彩繪桃紋者,是雍正、乾隆官窯的標準器,繪九桃的,惟乾隆官窯*具代表性。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吉祥之物。傳說桃木可驅鬼,桃實食之可延年益壽,遂成為長壽的象征。“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至尊之數,九桃繪于瓶上,故整個畫面寓意“平安祥順,萬壽無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