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消費者造就了名包的漲價潮怪圈
素有奢侈品牌價格風向標之稱的愛馬仕(HERMES)宣布,本年度全線產品可能平均上調3%的售價,原因是去年賣得太好了,已經達到供不應求的態勢,鑒于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成品的漲價勢在必行。
名包漲價勢頭勝油價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也不算是什么大新聞,畢竟2011年經歷過眾多奢侈品的多次漲價潮,所謂匯率變化、原材料漲價等相似理由大家聽了千百遍,某些自信滿滿的品牌漲價幅度甚至在10%以上還擺出無可奉告的姿態,你應該慢慢領悟到,這些都僅僅是一些場面上的理由。
一款在2009年只需要一萬五千元的牛皮包包,轉眼就躋身三萬大元行列;一款本來還算價格平民的鋼制手表,兩年之后改走“暴發戶”路線,鑲完鉆價格翻三番……這不是笑話也不是夢話,而是神話。
業界人士稱,這是一個由國內消費者親手締造的銷售神話。某個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因為愛馬仕的聲明而參與投票的網友認為,消費者“不差錢”且抱著越買越漲的心態造就如今愈演愈烈的奢侈品漲價風潮。也有網友笑言,如今連奢侈品消費都陷入“剛需”怪圈,大家都抱著像買樓一樣的心態去購買奢侈品,換取的結果就是本來屬于小圈子消費的物品被大量購買,生產脫節之后,就出現了傳說中“等候名單”。最耐人尋味的是,不論是品牌還是消費者,都以擁有或者位列“等候名單”而感到自豪。看來,大家不僅僅是不差錢,還不差時間。某時尚雜志主編笑言,業內早年流行的那句半玩笑話,如今正在慢慢成真:“要抓住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錢包,就要先讓自己足夠奢侈。”
越買越漲 越漲越買
在消費者層面上,讓消費者非常矛盾的“越買越漲”情況也加劇了許多。業內人士透露,這本來是一招吸引奢侈品消費的有效手段,但到了中國卻讓部分人發展成為稍帶狂熱色彩的投機行為,大家看著一輪一輪的漲價風暴,心內念叨著,搶先比別人買就會比下一輪的人要省一筆花費,于是便前仆后繼地投身其中。而商家也樂于看到這樣的態勢,這樣他們就能更加堂而皇之地將風潮延續下去。所謂西方不亮東方亮,歐美市場疲弱還有亞洲市場撐住形勢,這本字典在近期內都很難找到一個“跌”字。
相關信息來源:http://www.szxpz.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