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小物流企業的低本錢戰略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迅速,物流企業的數目巨大,競爭日益激烈。但是大部分是中小物流企業。論文分析了我國物流企業發展的現狀,從總本錢低于競爭對手的角度,以邊際本錢為切進點,探討中小物流企業和大型物流企業競爭的優劣勢,得出降低交易用度和增加自身的資源上風是進步中小企業競爭力的結論,基于分析結果提出進步中小物流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現代物流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傳進中國以后,全國迅速掀起物流發展的高潮。物流業的迅猛發展,使其與高科技、金融業被并稱為三大朝陽產業。我國70%的物流服務提供商在過往的五年中,年均業務增幅都高達30%。截至2006年底,我國物流業占據GDP18.6%。巨大的市場份額,高速增長的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一些傳統的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包裝企業紛紛轉型為物流企業,如中遠、中外運、中外代、中國儲運總公司、中國郵政等;另外一些大型企業自辦物流,作為核心競爭力,如青島海爾團體成立物流推進部,已在全國建立42個配送中心。2005年底我國物流業開始兌現了當初中國加進WTO的承諾,全面向外資企業開放,聯邦快遞,德國郵政等世界上*級的物流企業已經全面向中國進軍。目前國內的物流企業已經達到73萬余家,但是99%以上都是中小企業。
日益激烈的競爭在中國本土的小型物流企業中引起了一定的恐慌。較為普遍的看法是,中國本土小型物流企業將面臨更嚴重的挑戰。對于小型物流企業而言,正是“前有國有大中型物流企業有待追趕,后有著名跨國物流巨頭難以比拼”。在這被夾擊的關鍵時刻,中小物流企業必須要克服自身“多小散亂”的劣勢,即中小物流企業數目眾多,但是規模太小、企業營業額和綜合化程度低、市場份額少、服務功能少、運作經驗少、高素質人才少;大多數企業還只是被動地按照用戶的指令和要求從事單一功能的運輸和倉儲,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劃、組織及深進到企業生產領域進行供給鏈的全過程治理。目前中小企業最強硬的競爭對手就是國有和民營的大型物流企業,他們土生土長,擁有一定規模的營銷服務網絡,信息化和技術水平比較高,另外有比較雄厚的資金支持,能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流網絡策劃、流量猜測、供給治理、存貨治理、信息服務等物流增值服務。
相關信息來源:www.gzxhw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