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口腔診所設計(http://www.kpdhk.com/)
對于一座龐大的醫院,在紛雜的各種功能要求下,室內設計從何入手?在進行十余項醫院大樓的設計與施工中,我們總結出*具共性和*基本的原則——按“系列設計”。即:空間系列設計、色彩系列設計、光環境及聲環境系列設計、標識系統設計、典型空間及標準部位系列設計、無障礙與安全系列設計、文化氛圍系列設計共七大系列。
1、空間系列設計
空間再設計是室內設計的*一任務。醫院設計除了延續建筑設計外,還應充分結合患者的心理活動。患者從醫院外部進入醫院共享大廳,再依次進入候診廳、診室、病房,每一個不同的心理需求對應不同的空間需求。我們應在充分滿足患者心理需求的情況下進行分項設計:⑴歐美國家人口比例相對較小,每個人具有獨立的個性。在醫院整體空間設計上追求溫馨、親切感,不強調患者有病的感覺,而是營造回家的氣氛,從而避免患者對醫院的恐懼感。⑵而亞洲國家人口眾多(如韓國、日本),個人具有很強的隨從性,崇尚專家、*威。醫院設計上追求大尺度、高空間,力求氣派,顯露醫院本身的高技術、*威性,從而使患者對醫院產生充分的信賴感。
結合中國國情,在大廳設計上采用亞洲大空間的設計手法,用材上較為高檔、簡潔、耐用,突出醫院的*威感。而在候診廳、休息廳、高級病房、專家診室、貴賓室等中小空間上,借鑒小尺度、親和的設計手法,在材料色彩上較為溫和,體現溫馨感。使病人有“家”的感覺,心理平和地接受診斷和治療。色彩對空間具有調節作用,其對空間的大小、遠近通過人對色的錯覺進行調節。高明度暖色(如紅、橙、黃)稱為“前搶色”,低明度冷色(如綠、藍)稱為“后退色”。當某些空間過于松散時,可采用前進色,使空間產生緊湊感,相反,如舊病房改進工程,走廊空間狹窄時,就可以適用后退色,使空間顯得寬敞。
2、色彩系列設計
色彩的配置是醫院室內設計的常用設計手法:(1)色彩分層根據樓層不同、科室不同,我們在每層的色彩運用上,通過色彩加以區分,也是在建筑上配合標識系統的手法之一。(2)各種配色都有其不同的特色,或平淡、或突出、或古典、或清新,我們在醫院統一規劃配色,以平淡柔和的淺粉和高雅的淡灰組色為主(如白+米色、粉綠+象牙黃、淺藍+象牙白、灰白+米黃等)。局部需要畫龍點睛的部分點綴以少量的清新組合(如藍+白、灰+橙)。
3、光環境及聲環境系列設計
傳統醫院給人的感覺是大廳暗淡,走廊昏暗。按國內老的規范,醫院走廊白天為200lux,夜間為30lux,而圖書館的照度標準為700lux,連教堂都有400lux。以國際現代醫院建設標準,提高醫院的照度是改善室內環境的*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在光源的選用上,應克服單一色溫照明,合理配搭冷暖光源,多路控制,運用柔和的反射光和漫射光營造醫院特有的環境。在控制噪音方面,醫院靜區室內的噪音應控制在40db以下。研究表明,當噪音達到45-50db時,病人的煩躁情緒明顯增加,達到60db時,會引起身體不適。
本文由醫院設計(http://www.kpdhk.com/)專業提供,請支持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