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災后重建的升溫,揚塵也隨之而來,開著灑水車去降塵,便成為李光友每天早晚必做的一件工作……從事10多年基層工作的李光友,現任邛崍市夾關鎮臨江社區婦女主任,近段時間,他起早貪黑,沒睡一個安穩覺、沒吃一頓可口飯,積極動員村民拆遷舊房,住新房。“我的工作雖然很普通,但想到能讓災后重建能推進得快點,心里就樂滋滋的。我們現在就盼望著大家能早日搬進新家園,開始新生活!”在接受采訪時,李光友說的話熱情中透著樸實。
開上灑水車開始一天的工作
昨日,早上6點整,天還沒亮,李光友就已起床,在簡單地洗漱后,匆匆出門。頂著刺骨的冷風,李光友習慣性地將雙手抱在胸前,一路小跑來到鎮政府。“動作一定要快,必須在大家早晨工作前,把街道沖刷一次。”
為了群眾早日住進新房,鎮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干得熱火朝天,施工隊每天加緊作業,沙石、水泥、磚、鋼筋……每天都有大量的建材往工地上運,揚塵也隨之漫天飛舞。看到這樣的情形,李光友決定,每天早些起床,晚上遲些下班,開著灑水車給一些重點路段降塵。他首先將灑水車上的水裝滿,然后駕車開始從場鎮出發,沿著郭壩安置的路線,最終駛向高速路夾關收費站口。這看似單一的路線,光是裝水,就需要3次,這一來一回,時間一眨眼就到了8點30分。
雖然天氣漸寒,但李光友忙活一圈下來,身子骨卻開始熱和了。李光友長長出了一口氣,心中涌起一種暢快感。在鎮政府食堂,李光友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早飯后,又馬不停蹄地騎著自行車趕到郭壩二期施工現場。
從早忙到黑只為村民早點搬新家
“鄭大姐,這次的政策相當好,以后家里水電氣全通,小區各種硬件配套設施政府也會出資修建,到時候我們的房子會很漂亮。你如果不相信,我來幫你算筆賬。”話音剛落,只見李光友從公文包里拿出一疊文件和一個電子計算器,熱情地給村民算起賬來。
在動員郭壩二期小河子村民搬遷過程中,李光友可沒少費心,了解到村民們對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老房子有感情,舍不得搬遷,他每天都上門做思想工作,挨家挨戶去落實;村民們總是重復地問著相同問題,李光友總是不厭其煩解答著,就連電子計算器上的數字按鍵標記都已經模糊了。其實,在小河子的拆遷工作中,李光友也是拆遷戶,他率先站出來做出表率,截至目前,原146戶中,已有139戶村民簽訂了拆遷協議。
村民高素芬動情地告訴記者:“在災后重建中,李主任為了能讓我們早點搬進新房,天天上工地來看進度,他為我們操了不少心。”“李主任現在每天從早忙到黑,一句怨言也沒有,他在平時的工作中也是任勞任怨,從不計較。”
天色漸黑,簡單吃過晚飯后,李光友又開著灑水車,行駛在公路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