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夜幕降臨,不少拉薩市民喜歡在布達拉宮廣場和宗角祿康公園漫步。不少人卻不知道為他們照亮道路的不是傳統的“電燈”,而是新型的“太陽能路燈”。斯美爾光電聯系人:羅運兵13358122766
這種“太陽能路燈”的應用是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推進太陽能技術開發利用的“亮點”之一。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太陽能開發利用工作,提出了“金太陽科技工程”計劃,把太陽能開發利用作為解決全區能源問題和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據估算,去年西藏自治區通過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利用,全年共節約標準煤16.28萬噸,折合人民幣上億元。
上世紀80年代,太陽灶是最早出現在西藏自治區的太陽能技術產品。作為*一款太陽能產品,太陽灶在古老的雪域高原引發了一場科技與傳統的碰撞。當時,群眾將太陽作為“神”來敬仰和崇拜,認為使用太陽灶是讓“神”來燒水做飯,是對“太陽神”的大不敬。經過科技工作者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科普宣傳和推廣,太陽灶終于得到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的認可和喜愛,在雪域高原“生根開花”。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區已推廣太陽灶30多萬臺,據統計,太陽灶每臺每年可節約柴草500至700公斤,節能和社會效益十分明顯。
太陽能集熱器在加熱生活用水方面的使用在西藏自治區比較普及,節能效果顯著,但在冬季供暖應用方面還比較少。2004年以來,自治區科技廳在部分單位示范建設了多套太陽能集熱供暖系統。經測試,安裝了太陽能集熱供暖系統的那曲地區政協辦公室,冬季室內溫度達到18攝氏度以上,供暖效果明顯。
自治區科技廳還利用高原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的特點,將“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和“生物質能技術”有機結合,創造了西藏獨特的沼氣技術。把沼氣池建設在大棚里面,太陽光照進來就可以儲熱并產生沼氣。據測算,一座10立方米的太陽能沼氣池每年可生產沼氣385立方米,折合標準煤275公斤。
太陽能在西藏自治區的開發利用還體現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先后在全區實施了幾個影響力較大的光伏發電項目,如國家電力公司的“無水能無電縣電力建設計劃”、廣電總局的“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送電到鄉”工程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西藏自治區是國內建設集中型太陽能光伏電站最多的地區之一,各類光伏發電設施總容量已經超過9兆瓦。購太陽能路燈就到斯美爾光電聯系人:羅運兵133581227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