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木炭是我國在1989年前后引進日本技術開發的一種新的型炭,是木炭的一種。其以鋸末、竹屑、棉桿、稻殼、花生殼、甘蔗渣、糠醛渣、樹枝等任意一種為原料,經高溫擠壓成型、炭化而成,可替代傳統木炭使用,被譽為“新一代能源”。較之傳統木炭具有形狀規則,強度高、導電性好、導熱性好,均勻、耐燃、不爆灰等優點,因而深受用戶歡迎,并深得外商好評。
1、機制薪棒:
機制薪棒本身就是商品,是一種優質生物質原料,可以替代木材和煤炭使用,熱值等同于或大于同等質量的優質煤,是生物質鍋爐的專用燃料。干燥后的原料不添加任何粘合劑,經過制棒機高溫高壓壓制成結構緊密、斷面呈四方形或者帶棱條的圓長條狀木棒。每立方的原料重量大約在130公斤,制成薪棒后體積大約縮減到原來體積的十分之一,每立方薪棒重量1200-1400公斤,通過碳化即成為木炭。
2、機制木炭:
薪棒經過碳化成為木炭。
傳統碳化是指木材、竹材或其他生物材料在隔絕或限制空氣(氧)的條件下,在400-600C°下加熱,得到氣體(木煤氣)、液體(木酢液,木焦油)和固體木炭的技術。以產炭為主要目的的技術稱為制炭,以氣體或液體回收利用為重點的技術稱為干餾。機制木炭生產以產炭為主,同時可以得到少量焦油,焦油量隨原料和炭化方法不同一般為木炭產量的3-8%。
炭化溫度與元素組成、木炭收率的關系
如果使用木材進行炭化,250度左右時黃白色煙開始產生(如果冷卻,可以從黃白色氣體中分離得到黃褐色的木酢液和無色的木煤氣),到約500度時為止黑色粘稠的木焦油被餾出,同時得到木炭。
3、木炭的種類:
低溫炭:低溫炭的燒成溫度一般在500度以下,炭化時間短,質地疏松,含碳量低,易碎,易點火,主要是民用,市場價位2000-2400元.
中溫炭:中溫炭質地緊密,燒成溫度在600-700度,含碳量一般在80%以上,燃燒時間一般在200分鐘以上,灰分、揮發分都較少,市場價位2400-2800元。
高溫炭:高溫炭是經過高溫煅燒的木炭,其質地堅硬,含碳量高,耐燒,敲擊有金屬聲,手感較重,斷面外圈、內孔有金屬樣亮圈。高溫炭燃燒不起火焰,但熱輻射力很強,市場價位2700-3500元。
白鋼炭:白鋼炭的燒成溫度可達1300度,炭質純凈,手指粗的碳棒用手折不斷,表面有白色的氧化灰層,斷面呈金屬樣光澤,手感重。白鋼炭一般用于工業生產,如制造優質活性炭等,日本民間使用也較普遍,國家已經禁止此類產品出口,國內市場價每噸一萬元左右。白鋼炭需要特殊原木原料,國家政策限制生產,每一個炭化周期要28天,在此不贅述。
4、木炭的用途:
廣泛的產品用途,巨大的市場需求。
機制炭用于涮鍋、燒烤、取暖等。
工業上廣泛用于冶煉還原劑防止氧化,制造工業硅、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活性炭、生產蚊香、****。
食品加工行業,炒制茶葉。
農業用于改良土壤,保持水分,作為農藥的緩釋劑延長肥效。
環境保護用于家裝或其他方面的空氣吸附凈化。
5、木炭的國內外市場狀況:
機制木炭目前市場暢銷。木炭是國計民生不可或缺的產品,我國使用量和出口量都很大,國內僅一個中等工業硅廠年需量就在萬噸以上,二硫化碳廠年用量更可達兩萬余噸。因全球性的森林資源及可用量日益減少,山區曾經的伐薪燒炭受政策限制,木炭產品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不能滿足需求。據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市場信息》欄目報道:全國機制木炭年需求量約為6000萬噸,國際交易市場價更高達390歐元/噸。國際市場行情看漲,歐共體、美、澳、韓、日、西亞各國每年從我國訂貨總量即達1500萬噸,僅我國臺灣地區就有280萬噸的年需求量,且經常出現延期交貨及斷貨現象。
6、機制木炭市場價格:(此價格是2010年春節后統計的全國主要用戶地區木炭普遍成交價格)
機制木炭市場價位在國內因地域和供求量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一般中低溫炭價格在2400-2800元,高溫炭價格在2700-3500元。
7、機制木炭基本指標數據:
含碳量85%左右,發熱量8000Kca/kg,水分4-5%
因原料不同和使用的炭化工藝不同,相關數據會有差異,一般高溫炭數值高于中低溫炭,以鋸末為原料的機制炭數值高于秸稈類原料的產品,質地堅硬的原料制成的炭高于質地較疏松的原料制成的炭。
機制木炭因用途不同,相應的質量要求會有不同,但總的來說比較簡單,容易掌握,最基本的要求是:
炭化透徹,無煙無味,不注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