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是繼磁卡之后出現的又一種新型信息工具。IC卡是指集成電路卡,13696981609 QQ:1057013590一般用的公交車卡就是IC卡的一種,一般常見的IC卡采用射頻技術與IC卡的讀卡器進行通訊。IC卡與磁卡是有區別的,IC卡是通過卡里的集成電路存儲信息,而磁卡是通過卡內的磁力記錄信息。IC卡的成本一般比磁卡高,但保密性更好。
非接觸式IC卡又稱射頻卡,成功地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是電子器件領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于公交、輪渡、地鐵的自動收費系統,也應用在門禁管理、身份證和電子錢包。ic卡的設計的流程分為:IC卡從設計到發行,一般可歸納成6個步驟。
1.系統設計
根據應用系統對卡的功能和安全的要求設計卡內芯片(或考慮設計通用芯片),并根據工藝水平和成本對智能卡的MPU、存儲器容量和COS提出具體要求,或對邏輯加密卡的邏輯功能和存儲區的分配提出具體要求。
卡內集成電路設計
其設計過程與ASIC(專用集成電路)的設計類似,包括邏輯設計、邏輯模擬、電路設計、電路模擬、版圖設計和正確性驗證等,可借助于Workview、Men-tor或Cadence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來完成。
對于智能卡,在國外經常采用工業標準微處理器作為核心,調整存儲器的種類和容量,而不必重新設計。在國內,目前尚沒有現成的微處理器可供借用,也還沒有成熟的E2PROM工藝可實現穩定的大批量生產。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由國內設計COS,由國外半導體廠家生產芯片,Motorola、日立等公司都提供這種業務。為可靠起見,這些芯片應該有自保護能力。例如,當外加電壓不正常時(高低電壓檢測)芯片應停止工作,時鐘頻率超出正常范圍時也應有相應的措施。
軟件設計(僅適于智能卡)
包括COS和應用軟件的設計,有相應的開發工具可供選用。由于智能卡的安全性與COS有關,因此在國家重要經濟部門和機密部門使用的智能卡,應寫入我國自行設計的COS。
芯片制造
在單晶硅圓片上制作電路
設計者將設計好的版圖或COS代碼提交給芯片制造廠。制造廠根據設計與工藝過程的要求,產生多層掩膜版。在一個圓片上可制作幾百~幾千個相互獨立的電路,每個電路即為一個小芯片。小片上除有按IC卡標準(8個觸點)設計的壓焊塊外,還應有專供測試用的探針壓塊,但要注意這些壓塊是否會給攻擊者以可乘之機。
測試并在E2PROM中寫入信息
利用帶測試程序的計算機控制探頭測試圓片上的每個芯片。在有缺陷的芯片上做標記,在測試合格的芯片中寫入制造廠代號等信息。如用戶需要制造廠在E2PROM中寫入內容,也可在此時進行。
運輸碼也可在此時寫入。運輸碼是為了防止卡片在從制造廠運輸到發行商的途中被竊而采取的防衛措施,是僅為制造廠和發行商知道的密碼。發行商接收到卡片后要首先核對運輸碼,如核對不正確,卡將自鎖,燒斷熔絲。
2.研磨和切割圓片
厚度要符合IC卡的規定,研磨后將圓片切割成眾多小芯片。
3、微模塊制造
將制造好的芯片安裝在有8個觸點的印制電路薄片上,稱作微模塊。
4、卡片制造
將微模塊嵌入卡片中,并完成卡片表面的印刷工作。
5、卡初始化
先核對運輸碼。如為邏輯加密卡,運輸碼可由制造廠寫入用戶密碼區,發行商核對正確后改寫成用戶密碼。
對于智能卡,在此時可進行寫入密碼、密鑰、建立文件等操作。
操作完畢,將熔絲燒斷。此后該卡片進入用戶方式,而且永遠也不能回到以前的工作方式,這樣做也是為了保證卡的安全。
6、個人化和發行
發行商通過讀寫設備對卡進行個人化處理,根據應用要求寫入一些信息。
完成以上這些過程的卡,就成為一張能*一標識用戶的卡,即可交給用戶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