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子化招標采購系統方興未艾。揭開招標采購的神秘面紗,就會發現招標采購的存在與發展有其深刻的經濟學基礎。本文利用交易費用與價值工程等理論,對電子化招標采購系統的價值進行了深入解讀,并結合當前電子化招標采購系統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給予了建議與展望。
一、交易費用理論:招標的經濟學基礎
采購是單位組織或個人從外部獲取資源、滿足生產使用或消費需求的經濟活動,而招標則屬于采購的一種方式。電子化招標采購系統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出現的招標形式,招標采購的存在和發展有其深刻的經濟學基礎。在諸多經濟學理論中,“交易費用理論”與招標采購的關系尤為密切,可以用來解釋招標的經濟學背景。
“交易費用理論”的代表人物科斯認為,企業和市場是兩種可以相互替代的資源配置機制,交易費用決定了企業組織的存在。根據“交易費用理論”,狹義的交易費用是指單純履行契約所付出的時間和努力,而廣義的交易費用則具有更廣的內涵,包括合同談判、合同履行及為獲得信息所需要的全部資源,如招標當事人用于尋找交易對象、訂立合同、執行交易、監督交易等而付出的搜索成本、談判成本、簽約成本與監督成本等。國外對招標采購進行深入研究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產品屬性不同,資訊搜尋成本亦不同(Degeratu(2000))”、“網絡可降低交易中的談判成本(O'Connor and O'Keefe(1997))”、“網絡可降低資訊的不對稱(Papows(1999))”、“網絡可降低監督成本(Dutta, Kwan and Segev(1998))”、“網絡可降低締約成本(Dutta(1998))”、“消費者的交易過程分七個階段:搜尋、比較、測試、協商、付款、遞送、售后服務(Liang and Huang(1998))”等。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我國電子采購規模突飛猛進,其中電子化招標采購系統尤其引人注目。目前,電子化招標采購系統已廣泛運用于我國政府采購、高校招標、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