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財務報表審計主要有三大方面的作用,分別是鑒證作用、保護作用和證明作用。因此,有很多企業會委托審計機構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以反映企業經營前景和盈利能力,能夠清楚地知道企業的財務狀況靜態、財務狀況變動以及實際經營成果情況。那在具體情況下,財務報表審計的流程步驟是什么呢?
1、確定審計機構。企業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時候,通常會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來進行。所以,此時就需要對市面上的第三方審計機構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其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再從中選定一家審計機構,簽署正式的審計服務協議,并確定審計項目、審計范圍以及各自權利與義務等事項。
2、進行審計準備。簽署了審計服務協議之后,第三方審計機構會組建審計工作小組,對企業進行審計,主要包括:1)對審計目標和審計內容進行明確;2)研究企業資料;3)成立審計小組和確定審計時間;4)準備初步審計方案;5)計劃審計報告的提交方式、時間和對象;6)發出《審計通知書》。
3、推進審計實施。財務報表審計階段主要就是,審計小組對被審計企業所提供財務會計報表審計一些相關材料進行審查,發現其財務會計報表中的一些問題和線索,并將其記錄在案,同時還會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建議,以此幫助企業更加妥善地處理財務問題。
4、出具審計報告。就是審計人員會根據財務報表中的真實情況,出具一份客觀、真實、公正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在出具財務報表審計報告之前,審計人員需要完成以下幾個小步驟:1)整理審計工作底稿及相關資料,編寫意見交換稿;2)與被審計單位交換審計意見;3)編制正式審計報告;4)審核并報送審計報告。
企業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時候,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好配合審計機構的相關工作。總而言之,企業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提高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