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化融合的歷史發展
(1)傳統工業化階段(1949-1978),純國有的計劃經濟,學前蘇聯和自力更生,兩化融合既無需求,又無動力,也無條件。
(2)改革開發階段(1979-1999),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從純國有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變,從閉關自守向開放引進轉變。兩化融合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始探索發展。
(3)全球化超速發展階段(2000-至今),加入WTO,面向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國有企業改制改革,經濟超高速發展,兩化融合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工業由大變強、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的行動綱要,兩化融合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線,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三、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內涵
1、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提出
中國部分企業在兩化融合發展中主要暴露了以下四點不足之處:
a.裝備化基礎薄弱,主要體現為設備自動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設計、工藝、制造、管理等知識經驗沉淀不足,現代研發、生產、管理的裝備化還未實現;
b.流程管理缺位,主要體現為流程管理的理念文化缺失,流程動態信息難以采集,流程的固化都較難實現,更無論規范化和優化重組;
c.企業管理與信息化兩張皮,主要體現為舊管理體制、思維和模式難以支撐信息化務實推進和成效發揮;
d.兩化融合環境下的企業關鍵能力不足,主要體現為管理基礎薄弱,兩化融合總體處于單項覆蓋向集成提升過渡階段,難以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層面,按照戰略和競爭優勢的需求快速形成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
2、企業建立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目的
企業圍繞數據、技術、業務流程與組織結構四要素,通過明確管理職責、夯實基礎保障、規范實施過程、加強評測與改進來建立兩化融合管理機制,實現兩化融合的過程管理和全局優化,目的是使企業形成信息化環境下的新型能力,使企業獲得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