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抱鼓石 門口石墩 仿古獅子門口抱鼓石擺件
抱鼓石的傳說源遠流長,相傳古代武將得勝歸來后,將戰鼓放置在門前,久而久之就演變為抱鼓石,而文官門口則做成箱式抱鼓石以示區別。隨著時間的推移,抱鼓石漸漸分為“武立鼓、文立箱”兩個式樣,也成為“非富即貴”的門第符號.此外,抱鼓石的紋樣裝飾不僅體現等級區別,也蘊藏著美好的寓意。獅子相貌兇猛,被稱為百獸***,是人們心中的靈獸。因此明清時期皇族抱鼓石常借用獅子,以顯示居者的權利與富貴。
抱鼓石的等級是由門第等級決定的。清張廷玉等所撰《明史,輿服四》中有“百官第宅:公侯,門三間,五架,用金漆及獸面錫環;一品、二品,門三間,五架,綠油,獸面錫環;三品至五品,門三間,三架,黑油,錫環;六品至九品,門一間,三架,黑門,鐵環。”清代又沿襲明制,《清律例》規定:一二品正門三間五架;三至五品正門三間三架;六至九品正門一間三架。
抱鼓石是官衙門前升堂擊鼓和守門獅子的結合體。《說文解字》:“鼓,擊鼓也。”中國古代擊鼓升堂、擊鼓定更等,已經形成了官制的行為特征,鼓成了官衙的符號。捐官政策為商人擴充政治資本的同時,也為抱鼓石花落商家大戶奠定了禮制基礎。清亡之后,宅第建設等級限制取消,于是一般富貴人家也都置抱鼓石以彰顯門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