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鈉的測定方法
  一般使用碘量法(GB19106)來測定次氯酸鈉有效氯的含量,其原理是定量的次氯酸鈉在酸性溶液中可與碘化鉀反應,生成一定量的碘,然后以已知濃度的硫代硫酸鈉與碘單質反應。
  首先在250mL的碘量瓶中加入50mL的水和10mL的樣品液,然后在避光的環境中靜置5分鐘,蓋上塞子,用水密封碘量瓶口。到時間后取出碘量瓶開始滴定。當滴定到淺黃色時,加入2mL的淀粉指示劑,溶液呈現出藍色。繼續滴定到藍色消失,記錄所用的硫代硫酸鈉的量。樣品的有效氯含量為(以氯的質量分數計).
    w1=5VcM/m
    v:硫代硫酸鈉的體積,單位為毫升(mL);C:硫代硫酸鈉的濃度,單位摩爾每升(mol.L-1);mL試樣的質量,單位為克(g);M:氯的摩爾質量數,單位是克每摩爾(g.mol-1)。
  次氯酸鈉用于游泳池消毒主要是由于其強氧化性,從而殺死細菌。它的殺毒效果比以前用的液氯要好,安全性也要更高。但不適合泳池消毒的原因是:
  首先,次氯酸鈉極不穩定,難以保存,它的有效氯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少:如溫度、濕度、光線及存放時間等因素都能導致其有效氯逐漸下降,由于其衰減特別快,現場不能長期存放,并具有腐蝕性,所以儲存和操作很困難。其次,使用的時候對設備要求很高,設備很難維護,用后泳池pH會上升很多。
  次氯酸鈉放出的游離氯可以引起中毒,它有化學致敏作用,可引起皮膚病。皮膚接觸后,局部出現紅腫、瘙癢等。 如果不小 心喝到次氯酸鈉溶液,會導致人體黏膜腐蝕,食管或氣管穿孔、喉部水腫,胃部表現為腹痛和嘔吐,可造成血壓下降。雖然泳池含量低,但是如果對其過敏的人還是會有很大的反應與不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