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詠春拳至今已經五六年了,功夫一般般,倒是體會到了不少別的東西。一開始學功夫我和很多人一樣抱著一種對武術的愛好以及好奇,還有就是幻想著自己練好功夫后宛如大俠般的風采。練了之后才發現其實練武完全和你想的不一樣。
可能很多朋友學拳一開始的想法都和我一樣,而我練拳這么長時間,見過的師兄弟也很多,但是堅持下了的卻是可以數的過來的。為什么,為什么那么多人選擇了武術,然后又選擇了離開呢,原因有各種各樣的,可是我想,主要還是自己是否真的喜歡,能否堅持。
所以一直以來我認為,如果不是生活所迫,學習一個東西真的是需要你喜歡的,不只是興趣。為什么中國管一個人喜歡的東西叫愛好,就是因為你喜歡不僅需要興趣,還需要愛它,喜好它,真的投入進去。否則就算你學,也學不到精髓,學不出心得,學不著神韻。至于吃苦,如果你真的喜歡也就不覺得苦了。
還有學功夫除了要愛好要鉆研能吃苦外,還有個關鍵就是遇見個好師父,什么是好師父,有真功夫,功夫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這個師父肯用心教你。
一直認為,武術不同于其他技藝或者說是我們學校所學科目要求老師教學能力很高。武術中,師父不需要有多高的教學水平,只要師父功夫好,徒弟肯用心在師父身邊好好學,經過幾年的練習是一定能出功夫的,至于自己獨樹一幟,或是登峰造極,這就看個人造化了。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正是這個道理。
尤其是武術,很多東西都是自己領悟的,還有就是需要時間磨的,不到那個水平師父給你講,你也不明白。舉個例子來說,詠春攤手練習時要求肘合中線而出,配合轉馬亦是如此,可為什么要肘合中線,師父會告訴你利用沉肘力,可是何謂沉肘力呢?這個如不經練習體會,不每日打小念頭,沖拳,反復對練去體會,是很難明白的。放在你表面的永遠是個沉肘力這三個字,而無內涵。
其實任何一個流傳下來的傳統武術都有其一套相應的練習方法,足以讓你由淺入深,逐步練習,從而練成功夫。師父的作用是在這個過程中引導你,糾正你的錯誤,以及教授你正確的練習方法,在一些關鍵地方點破你的思路,讓你少走彎路。而每一個功夫有所成的人都一定會經歷這個過程,所以如果你的師父有真功夫,他自然知道哪些地方該指點你,教授你。
所以練武術關鍵是找個肯教你又有真功夫的師父。而不必擔心師父不會教授。現代社會了,信息透明了,一般只要你肯學,大部分師傅還是愿意傾囊相授的,你不教別人就不來或者找別的師傅學。
還有就是選名師不一定是明智的,我本人更傾向于找一個名氣不大但功夫好的人,為什么?不是說名師無真功夫,而是説名師往往可能被名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