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科研工作的數字化管理,加速科研管理數字化發(fā)展進程。結合科研機構自身特點,整合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各類資源,以信息共享為目標建設科研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先進的科研管理制度引入信息化管理流程,改變了傳統(tǒng)的科研管理方式,為科研管理奠定數字化基礎。實現信息共享,減少在科研管理工作量與復雜度,最終達到科研項目管理規(guī)范化,流程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我們了解科研管理系統(tǒng)的功能:
科研數字化管理平臺
1、科研成果:提供對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等技術成果全面的管理,促進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并對優(yōu)秀成果進行鼓勵和獎勵。一般可以分為科研論文、著作、獲獎、成果轉載、鑒定成果、藝術作品、專利等。
1)論文成果:用于實現學校科研人員論文按人、按文獻類型、按發(fā)表年度、按來源進行自動歸類展示,并與科研人員承擔的科研項目相關聯,為個人業(yè)績及各級各類統(tǒng)計提供有效完備的數據支撐。
2)著作管理:用于著作權信息管理,可分為專著、編著、譯著等多種類型。
3)獲獎管理:針對組織成果進行報獎后獲獎情況的管理。成果獲獎包括基本信息、獲獎作者和衍生成果三部分。
4)專利管理:專利信息管理。
2、學術活動:學校主辦或者參與的學術會議、發(fā)表的會議論文、國內國外的學術交流等。對學術活動進行查詢、學術活動新增、學術活動修改、學術活動刪除、統(tǒng)計管理記錄存檔和常用報表等功能。
3、科研考核:科研考核主要是通過建立科研工作量的量化指標和設置崗位考核標準,通過對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獎勵、學術交流等信息的綜合分析,計算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工作量,由系統(tǒng)所設定信息自動判斷是否通過考核。考核流程為:設立考核批次->在考核機構表中,針對不同機構進行機構人員考核。
4、年度統(tǒng)計:科研考核年度統(tǒng)計分為科技和社科兩部分,并且每年需要對不同的歸口部門提交不同的科研數據,完成相應的科研統(tǒng)計上報工作。平臺需要兼容教育部統(tǒng)計系統(tǒng),并能進行同步升級,避免實現信息孤島,實現業(yè)務的統(tǒng)一。
5、系統(tǒng)管理:針對于系統(tǒng)中角色及學校定義角色進行權限分配。為科研人員進行角色、帳號、密碼、權限分配以及對統(tǒng)計數據及基礎數據的導出、對郵件服務器及頁面操作幫助信息的填寫等。
1)用戶管理:完成對申報單位、管理機構和評審專家等用戶的身份認證,系統(tǒng)會根據用戶類別分配權限及職能,從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2)權限管理:通過了系統(tǒng)登陸審核的用戶都具有使用上傳、瀏覽、查詢、導人、導出、打印等功能的權限。
3)角色管理:分為管理員、專家、會員(包含項目負責人、項目成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