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織廠廢水處理設備工藝技術選擇
染色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一些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染色廢水,其污染物的濃度也不斷提高,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已受到嚴重挑戰。因此,開發經濟有效的染色廢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為當今環保行業關注的課題。
目前,國內的染色廢水處理手段以生化法為主,有的還將化學法與之串聯。國外也是基本如此。由于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染色廢水,給處理增加了難度。
針對上述問題,配合近年來國內外所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我們著手于新的生物處理工藝和高效專門細菌的探索和應用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厭氧、好氧生物處理工藝、高效脫色菌的篩選與應用研究。
70年代以來,國內對染色廢水以生物處理為主,占80%以上,尤以好氧生物處理法占絕大多數。從現有情況看,我國染色廢水生物處理法中以表面加速曝氣和接觸氧化法占多數。此外,鼓風曝氣活性污泥法、射流曝氣活性污泥法、生物轉盤等也有應用,生物流化床尚處于試驗性應用階段。但由于好氧微生物對色度去除率不高,一般在50%左右,所以當出水色度要求較高時,需輔以物理或化學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對BOD去除效果明顯,一般可達80%左右,但色度和COD去除率不高,單純的好氧生物處理難度越來越大,出水難以達標;此外,好氧法的高運行費用及剩余污泥處理或處置問題歷來是廢水處理領域沒有解決好的一個難題。由于上述原因,染色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探求高效、低耗、投資省的染色廢水處理新技術已日顯重要。
在生物處理方面,都是利用生物的分解能力對廢水進行處理,但因大多僅靠存在于廢水中的自發菌超作用,菌種不全,數量不足,分解能力欠佳,達不到應有的處理效果。因此,對微生物進行必要的篩選、培養及馴化后,將由多種微生物組成的菌群構成分解鏈,種植在生化處理池內,以達到高效處理的效果。目前國外已有大量成功的工程實例,并且將優勢菌種的投加作為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的一種主要控制手段。所以通過微生物技術的開發,篩選、分離出高效的微生物菌種應用于工業廢水處理,是一個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