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洪湖因境內53萬畝的同名湖泊而得名,一曲《洪湖水》,更使洪湖這一江漢明珠和魚米水鄉聲播遐邇,四海聞名。洪湖市歷史文化悠久,湖光水色宜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豐富,有不少名勝古跡。洪湖市東、南、北三面為長江、東荊河所環繞,西面的百里洪湖與荊北水系相連。計與6個縣市水陸交界;東、南兩面濱臨長江,與嘉魚縣、赤壁市、湖南省的臨湘縣隔江相望;西與監利縣水陸交界;北濱東荊河,與仙桃市一衣帶水;東北隅與武漢市漢南區毗連,是我國著名糧倉江漢平原與鄂東南山區的經濟結合部和我國實施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的重點區段。洪湖全境屬古云夢澤東部的長江沖積平原,海拔大多在23-28米之間,地勢廣闊平坦;境內河渠縱橫交織,湖泊星羅棋布。洪湖具有完整的湖泊生態系統,其開發有利于推動湖泊濕地科學研究,促進湖泊生態系統的保護;長江防洪大堤保護著洪湖人民的安全,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洪湖市擁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含39處革命舊址、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含8處革命舊址、遺址、革命紀念建筑),其中著名的有: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湘鄂西烈士陵園、瞿家灣明清一條街、清末民初文學巨子(金石學家、書法家)劉心源的故鄉,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墓地及烏林三國古戰場遺址、烏林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等。洪湖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風情,如漁家民俗風情(含民間小調、曲藝歌舞、地方戲曲、皮影戲、采蓮船、永豐鑼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