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演播廳、錄音室的使用功能,確定室內聲學設計音質指標,使各室均有較好的聲學環境,避免一些常見的聲學缺陷;
對演播廳、錄音室及其控制室提出相應的建筑聲學處理方案,主要包括圍護構造隔聲性能指標的確定,以及提高圍護構造隔聲能力的措施,具體包括隔聲墻體、隔聲吊頂的結構做法要求等。上述聲學用房室內混響時間的計算、所需設置吸聲材料的數量、構造和配置方式等;
隔聲和吸聲處理
為了滿足錄音/攝像和安靜地需要,環境噪聲的控制也是建聲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一項重要課題。環境噪聲來源于周圍的空調機房(應采取防震措施)、環境噪雜聲、空調出風口的噪聲(應采用消聲器)、安全指示燈、燈光系統和擴聲系統的噪聲。為此,隔墻必須采用至少240mm厚的雙層隔聲磚墻分隔;此外,在后墻等表面還需采取適當的吸聲措施。
建聲設計與裝潢藝術達到完整、和諧的統一
建聲設計為了滿足廳堂的聲學特性要求,往往在各墻面的處理上與裝潢的藝術效果要求會發生矛盾。這種矛盾只有在室內裝潢與建聲設計處在同一承包單位時,通過承包單位的內部協調可獲得統一解決。
防火、防霉、防蛀和無毒考慮
根據建聲設計方案,在裝潢時要對以下幾部分著重考慮:
噪聲控制
演播室的噪聲來自多方面,既有演播室外部的噪聲,又有演播室內部的噪聲。
演播室的外部噪聲可分為二類,一類來自演播室建筑之外,例如過往車輛、飛機所產生的交通噪聲;另一類來自建筑物之內,但又在演播室之外的噪聲,例如學生下課時的喧嘩聲。
演播室的內部噪聲主要來自空調系統,燈光控制系統和演播室工作時,攝像機的移動噪聲和工作人員的走動噪聲等。
噪聲傳入演播室主要通過三種途徑:
一是聲波的透射性,噪聲作用于墻壁、地板、天花板而產生振動,把聲能輻射進演播室;
二是通過施工時留下的縫隙傳入演播室;
三是通過固體傳聲而進入演播室。
墻體
采用滿槳滿縫的磚墻隔聲,造價低而且隔聲效果好。不同質量的磚墻具有不同的隔聲量。
磚墻的隔聲量與墻體單位面積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其隔聲量也越大,當磚墻的材料選定后,單位面積質量取決于墻體厚度。
演播室使用240mm厚磚墻已可以滿足隔聲設計要求,為了填重起見,在演播室的內墻面加75系列的輕鋼龍骨雙層石膏板隔墻系統,在石膏板面上貼穿孔吸音板,以增大墻體的隔聲量。
門
門的隔聲量主要取決于它的質量,剛性及氣密封性。用質量大的材料制造隔聲門時隔聲量就大,但制造安裝工藝比較麻煩,而且整個門看上去顯得笨重。該室的隔聲門使用輕質材料制作,在三層12mm厚的木板中夾兩層11mm厚的玻璃棉,兩面再各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