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目的
檢測分析礦物成分
測試標準
GB/T 18590-2001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點蝕評定方法
ISO 11463-1995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 - Evaluation of pitting corrosion
ASTM G46-05
Standard Guide for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itting Corrosion
GB/T 16545-1996
金屬和合金的腐蝕 腐蝕試樣上腐蝕產物的清除
試驗簡介
礦石是指可從中提取有用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種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礦物集合體。可分為金屬礦物、非金屬礦物。 礦石中有用成分(元素或礦物)的單位含量稱為礦石品位,金、鉑等貴金屬礦石用克/噸表示,其他礦石常用百分數表示。
礦石礦物按礦物含量的多寡可分為:
①主要礦物,指在礦石中含量較多、且在某一礦種中起主要作用的礦物。
②次要礦物,指礦石中含量較少、對礦石品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礦物。
③微量礦物,指礦石中一般含量很少,對礦石不起大作用的礦物。礦石中某些特征元素礦物,如鎳礦石中微量鉑族元素礦物,雖其含量甚微,但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這類微量礦物仍有較大的經濟意義。
在研究礦石的礦物組成時,還應區分礦物的成因(原生的、次生的、變質的)和礦物的工藝特征(易選冶的、難選冶的)等。
礦石中除主要組分外,還伴生有益組分和有害組分。有益組分是可回收的伴生組分或能改善產品性能的組分。如鐵礦石中伴生有錳、釩、鈷、鈮和稀土金屬元素等。有害組分對礦石質量有很大影響,如鐵礦石中含硫高,會降低金屬抗張強度,使鋼在高溫下變脆;磷多了又會使鋼在冷卻時變脆等。
測試方法
一、測量點蝕坑大小、形狀和密度
二、測量點蝕的程度:失重、點蝕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