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目的
檢測金屬材料表面脫碳層深度
檢測范圍
金屬及合金
試驗簡介
鋼在各種熱加工工序的加熱或保溫過程中,由于氧化氣氛的作用,使鋼材表面的碳全部或部分喪失的現(xiàn)象叫做脫碳。脫碳層深度是指從脫碳層表面到脫碳層的基體在金相組織差異已經(jīng)不能區(qū)別的位置的距離。
鋼表層的脫碳大大降低了鋼材的表面的硬度、抗拉強度、耐磨性和疲勞極限。因此,在工具鋼、軸承鋼、彈簧鋼等的相關標準中都對脫碳層有具體規(guī)定。重要的機械零部件是不允許存在脫碳缺陷的,為此,在加工時零部件的脫碳層是必須除凈的。
測試標準
GB/T 224-2008
鋼的脫碳層深度測定法
ISO 3887-2003
鋼脫碳層深度的測定
ASTM E 1077-01(R05)
不銹鋼中α-相面積含量金相測定
測試方法
1、金相法
金相法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試樣從表面到心部隨著碳含量的變化而產生的組織變化。此方法適用于退火或正火組織(鐵素體+珠光體)的鋼種,也可以有條件的用于調質、淬火+回火、軋制或鍛造狀態(tài)的產品。
1.1 試樣的選取與制備
選取的試樣檢驗面應垂直于產品縱軸,為保證取樣的代表性,可截取試樣同一截面的幾部分,以保證總檢測周長不小于35mm。小試樣(直徑不大于25mm的圓鋼、或邊長不大于20mm的方鋼)要檢測整個周邊。具體取樣數(shù)量和取樣部位應在有關產品的標準中規(guī)定。
如緊固件類產品,應根據(jù)GB/T3098.1-2010《緊固件機械性能螺栓、螺釘和螺柱》,選取的試樣在距螺紋末端約一個公稱直徑(1d)、沿螺紋軸心線截取一縱向截面的試件。截取試樣時不能使檢測面受熱而發(fā)生變化。試樣邊緣不得倒圓、卷邊,試樣應該鑲嵌入塑料中或安裝在夾具中。用2%~3%硝酸酒精進行腐蝕,以顯示鋼的組織結構。
1.2 脫碳層的測定
總脫碳層的測定—-在中碳鋼、低合金鋼中是以鐵素體與其他組織組成的相對量變化來區(qū)分的。借助于測微目鏡或直接在顯微鏡毛玻璃屏上測量從表面到其組織和基體組織已無區(qū)別的那一點距離。對每一試樣,在最深的均勻脫碳區(qū)一個視場內,應隨機進行幾次測量(至少需5次),以這些測量值的平均值作為總脫碳層深度;而對于工具鋼、軸承鋼、彈簧鋼是測量最深處的脫碳層作為總脫碳層深度的。
全脫碳層的測定---全脫碳層是指試樣表面脫碳后得到的全鐵素體組織,因此,測量時應從表面測至有滲碳體或有珠光體出現(xiàn)的那一點,或測量產生全鐵素體組織的滲度為全脫碳層深度。
放大倍數(shù)的選擇取決于脫碳層深度,如果需方?jīng)]有特殊規(guī)定,通常采用的放大倍數(shù)為100倍。一般來說,具有近似平衡組織的鋼種脫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