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中國古琴名曲,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抒情長詩《離騷》而作。曲譜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原曲為九段,后人衍為十八段。此曲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慘遭奸讒后的憂郁和苦悶,以及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歷代古琴譜中超過四十部琴譜收錄了此曲。
《離騷》,具有古樸蒼勁、深沉含蓄的風格。第二段在低音區出現的音調,凄涼而壓抑;它與第三段表現憤慨的音調交替變化出現,并不斷加入新的音調,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層層曲折。第七段一掃沉悶的氣氛,豪放自若,有不為天地所累之慨”,表達了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曲隨情緒的起伏變化,采用了商、羽、宮、角調式交替的手法,使情調得到鮮明、生動的體現。《琴學初津》在《離騷》后記中,以“始則抑郁,繼則豪爽”的評語,比較準確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調。
復雅古琴社的徐錦燕老師注重古琴之人文精神,倡導琴以載道,主張在音樂的范疇之外,還要著重從涵養心性、認知本我、體悟自然、提升生命層級的高度來實踐古琴的功用,以琴之玄妙輔就人之境界。在古琴藝術的研究上上既能汲取前人理論精華,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指法精湛,運指有度;琴曲處理精妙,將琴曲立意和古琴本有屬性充分契合,意境高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