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孵化模式
眾創孵化模式是一種完善園區閉環生態的做法,目前很多政府園區平臺都在這樣操作,僅僅依靠外部招商,逐漸空間逼仄,而很多眾創孵化空間出來的企業又會大量流失到外部去,以“眾創孵化+園區招商”,就是成為一種生態閉環式的對接模式——很多早期的初創團隊在眾創空間和孵化器中成長起來,水到渠成地落戶在園區當中,從而解決了園區這個生態森林良性循環的問題。而這種模式,又可以和前面的基金招商模式與投資營商模式結合起來,效果更佳,更持久。
招商引資飛地模式
2017年6月,國家部委層面首次就“飛地經濟”和“飛地園區”進行聯合發文和高調支持。這個辦法打破了招商中的行政界線,意在促進各市縣之間的資源流動。
二家獨立園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協同發展。一些先進園區利用成功經驗及優勢資源,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則,與其他地區的市縣、園區合作,建設“區中園”,并成為“飛地型”園區。
由于土地資源緊張,區域中心城市普遍面臨著尋找產業外溢空間的訴求。當經濟發展和資源局限形成矛盾時,飛地經濟模式可以讓某些發達區域在不改變行政體制框架的情況下,把一些項目、資金、技術從發達地區轉移到欠發達地區的產業園區。雙方在產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稅收分配等方面制定某種合作機制,實現雙贏。
招商中最早采用“飛地經濟”的是江蘇省常州市。上世紀80年代,常州便開始嘗試該模式,數十年間,也不乏此類項目。但由于是跨地區合作,在利益分配上往往難以達成一致,各方掣肘頗多。如今,有了國家層面的政策保駕護航,飛地項目的實施將會更加順利。這對于欠發達地區承接區域中心城市的產業轉移,無疑是個巨大的利好。
聯合招商模式
所謂的聯合招商模式,在商業地產里叫做“主力店”“旗艦店”,不同的是,產業園區的主力店和旗艦店聚集的并非人氣、人流,而是實實在在的產業鏈效應,這就讓這個主力店、旗艦店本身就成為一個最強有力的招商工具。
在一個產業園區當中如果能夠有一個具有強大號召力的主力客戶與運營商捆綁在一起招商的話,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你能夠找到這個主力客戶,并且給對方帶來真正的重大利益。
整體搬遷模式
這種從城市中心向城市周邊整體遷移的模式可遇而不可求,真的需要在政策口和市場口都有相當的把握才可能做到,而一旦成功,這其中的紅利可非同小可。尤其在產業新城領域的華夏幸福、宏泰發展和商貿物流領域的華南城、卓爾集團,都曾經在這股潮流中獲益匪淺,它們能夠走向資本市場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這種整體遷移模式的紅利。
“園區互聯網+”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