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香客捐贈物品給寺廟被稱之為“布施”,布施有是四種,對于普通信眾而言,很容易能做到的有兩種。如果經濟條件許可,香客可以為寺院捐財、捐物,還可以寫明用途:如建廟、放生、燈油、法會、助印佛經、供養僧人等等,這樣的行為稱為“財布施”;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你可以去找知客僧,請他安排時間讓你去寺院做義工,或掃地、或護寺、或看守大殿、或幫廚,等等,可以消除業障、積累福報,是為“身布施”。布施是眾佛弟子積累福報和功德的方式之一。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信眾為了還愿,除了會給寺廟捐財以外,還會給寺廟捐贈一些比較有特殊含義的物品。比如有很多香客會給寺廟捐贈一尊雕刻精美的石雕大象擺件。
我國的佛教歷史悠久,現今發現的很多出土文物或者是文明古跡里,很多保存完好的基本都是石雕制品。一些千年古剎經過戰亂和歲月的侵蝕,很多寺廟建筑都損毀嚴重,唯有石雕制品得以保存至今,其中就包括花崗巖石雕大象擺件。花崗巖具有耐腐蝕、抗風化的特性,歷經歲月的洗禮盡管留下了滿是青苔的容貌,但是石雕大象的結構幾乎完好無損。這也是很多香客喜歡給寺廟捐贈石雕大象擺件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大象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有著不解之緣的,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由于“象”和“祥”諧音,故而在石雕大象身上賦予了很多吉祥的寓意。普賢菩薩的坐騎就是“六牙白象”,根據佛經中的記載:“普賢之學得于行,行之謹審靜重莫若象,故好象。”由此可見,普賢菩薩與“六牙白象”,都是功德圓滿的象征,能夠恩澤終生,承擔救世度人的責任,隨著佛教文化在中國的流傳和發展,人們對石雕大象的喜愛也便逐漸加深。
石雕大象擺件在寺廟石雕古建中扮演著很重要的形象和角色,大殿外的大象雕刻被賦予其更多作用和寓意。“象”與“祥”等同,民間多半信奉大象是能夠帶來祥和與美好生活的。在歷史上,都有記載大量養象的歷史。人們相信,石雕大象擺放在家中,有著“太平吉祥”、“萬象更新”的寓意,對自己的生活來說有很好的向祥瑞寓意。一般石雕大象的雕刻工藝上會搭配一些傳統吉祥圖案,以此來增強石雕大象吉祥的寓意。比如石雕大象背上馱著的物品就可以很豐富,有馱“如意”、馱“寶瓶”等等這些富有美好吉祥寓意的裝飾元素。
另外,石雕大象還有聚財納福的寓意,一尊雕刻圓潤的石雕大象有著大耳朵、大肚皮、還矯健的四肢給人“福象”的既視感。沾滿福氣的石雕大象擺件也能夠給寺廟和佛弟子們帶來好運和福氣。傳說中,大象為搖光之星,能夠帶來靈氣,而佛教中記載古佛就是乘坐大象從天而降,故而是能夠帶來更多福氣和美好生活。
因此,一尊雕刻精美的石雕大象擺件不僅是一件藝術裝飾品,可以讓寺廟的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