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軋螺紋鋼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體,從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來分析,兩者的彈性模量較接近,還有較好的粘結力,精軋螺紋鋼筋具有較強的抗拉、抗壓強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所以精軋螺紋鋼筋混凝土可以共同承擔結構構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載。
對于受力構件截面設計來講,受拉的精軋螺紋鋼筋離受壓區越遠,其單位面積的精軋螺紋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也越大,這樣精軋螺紋鋼筋發揮效率也就越高。但是,由于精軋螺紋鋼筋的主要成份是鐵,鐵在常溫下很容易氧化。精軋螺紋鋼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構件中形成鈍化保護膜,使得精軋螺紋鋼筋的使用壽命延長。如果精軋螺紋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小,一方面容易造成精軋螺紋鋼筋露筋或精軋螺紋鋼筋受力時表面混凝土剝落,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將逐漸碳化。精軋螺紋鋼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護作用,從而導致精軋螺紋鋼筋銹蝕,斷面減小,精軋螺紋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失去粘結力,構件整體性受到破壞,嚴重時還會導致整個結構體系破壞;如果精軋螺紋鋼筋保護層過大,其單位面積的精軋螺紋鋼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彎矩變小,精軋螺紋鋼筋發揮效率就小,輕者降低了梁的承載能力,重者會發生重大事故。
為了到達既保證建筑物的結構耐久性又節省成本的目的,通過設計計算,科學選擇合適的保護層厚度進行現場施工可以使精軋螺紋鋼筋和混凝土構件的作用得以實現。
精軋螺紋鋼筋混凝土構件中保護層厚度的檢測方法
保護層厚度作為《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中的實體檢測項目之*,在精軋螺紋鋼筋混凝土構件成型后必須進行現場實測。筆者單位采用局部破損法和電磁感應法檢測保護層厚度在檢測過程中執行《混凝土中精軋螺紋鋼筋檢測技術規程》(GJG/T152-2008)。
1、局部破損法檢測方法
剔鑿混凝土保護層直*露出精軋螺紋鋼筋,然后直接測量混凝土表面到精軋螺紋鋼筋外邊緣的距離。這種方法是*直接、*準確的,能滿足規范要求的精度,當有爭議時,可以作為*終裁決的手段。
2、電磁感應法
1)設備和原理。采用瑞士喜利得精軋螺紋鋼筋掃描儀,利用信號發射裝置產生電磁場,激發混凝土中的精軋螺紋鋼筋產生感應電流,精軋螺紋鋼筋的感應電流又激發出電磁場,被接收裝置接收和識別根據接收電磁場的強弱,確定精軋螺紋鋼筋的位置、深度和精軋螺紋鋼筋直徑。
2)檢測前的準備。儀器須經校準合格,檢測構件表面應處理平整,避開電磁干擾源(如電機、電焊機、金屬預埋件等。
3)測線布置。確定被測精軋螺紋鋼筋的排列方向(走向),然后垂直被測精軋螺紋鋼筋的走向布置條測線,沿測線對被測精軋螺紋鋼筋進行掃描確定精軋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