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OA16/C
1747-OA16/C
1747-OA16/C
PLC雖具有微機的許多特點,但它的作業方法卻與微機有很大的不同。微機一般選用等待指令的作業方法,如常見的鍵盤掃描方法或I/O掃描方法,有鍵按下或I/O動作則轉入相應的子程序無鍵按下則繼續掃描。PLC則選用循環掃描作業方法,在PLC中,用戶程序按先后次序存放,
CPU從*條指令開始履行程序,直至遇到結束符后又返回*條。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循環。這種作業方法是在系統軟件操控下,依次掃描各輸入點的狀況,按用戶程序進行運算處理,然后次序向輸出點宣布相應的操控信號。整個作業進程可分為五個階段:自確診,與編程器等的通訊,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履行,輸出改寫.
1)每次掃描用戶程序之前,都先履行故障自確診程序。自確診內容為I/O部分、存儲器、CPU等,發現異常停機顯現犯錯。若自確診正常,繼續向下掃描。
2)PLC檢查是否有與編程器和核算機的通訊懇求,若有則進行相應處理,如接收由編程器送來的程序、指令和各種數據,并把要顯現的狀況、數據、犯錯信息等發送給編程器進行顯現。如果有與核算機等的通訊懇求,也在這段時刻完結數據的接受和發送使命。
3)PLC的中央處理器對各個輸入端進行掃描,將輸人端的狀況送到輸入狀況寄存器中,這便是輸入采樣階段。
4)中央處理器CPU將指令逐條調出并履行,以對輸人和原輸出狀況(這些狀況統稱為數據)進行“處理”,即按程序對數據進行邏輯、算術運算,再將正確的結果送到輸出狀況寄存器中,這便是程序履行階段。
5)當一切的指令履行結束時,會集把輸出狀況寄存器的狀況通過輸出部件轉換成被控設備所能接受的電壓或電流信號,以驅動被控設備,這便是輸出改寫階段。
PLC經過這五個階段的作業進程,稱為一個掃描周期。完結一個周期后,又重新履行上述進程,掃描循環往復地進行。掃描周期是PLC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不考慮第二個要素(與編程器等通訊)時,掃描周期T為:
T=(讀入一點時刻×輸入點數)+(運算速度×程序步數)+(輸出一點時刻×輸出點數)十故障確診時刻
顯然掃描時刻首要取決于程序的長短,一般每秒鐘可掃描數十次以上,這對于工業設備一般沒有影響。但對操控時刻要求較嚴厲,呼應速度要求快的系統,就應該準確的核算呼應時刻,仔細編列程序,合理安排指令的次序,以盡可能減少掃描周期造成的呼應延時等不良影響。
PLC與繼電接觸器操控的重要差異之一便是作業方法不同。繼電接觸器操控是按“并行”方法作業的,也便是說是按一起履行的方法作業的,只要形成電流通路,就可能有幾個繼電器一起動作。而PLC是以反復掃描的式作業的,它是循環地連續逐條履行程序,任一時刻它只能履行一條指令,這便是說P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