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隔震技術的效益
采用橡膠隔震支座的建筑設計、施工和傳統建筑差別很小,一般的設計和施工單位都很容易做到.從目前的工程實踐來看隔震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具有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采用基礎隔震技術建造的房屋,可適當降低上部結構的設防水準(一般可降低一度),這樣就有可能使建筑布置更加靈活,并可減少一些結構的構造措施及一些結構構件的尺寸或配筋(如墻體的厚度),從而使上部結構能節約部分土建造價。
2、對于中高烈度地區,采用基礎隔震技術建造的房屋,可以突破現行抗震規范中對房屋層數和高度的限制,在保證高寬比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一到兩層,這樣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容積率,節省建設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帶來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采用隔震技術的建筑物,與一般傳統抗震結構相比,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減少到1/4到1/8左右,其抗震可靠度大大提高,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可以提高一個設防等級。傳統建筑的設防目標一般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 倒”而合理設計的隔震建筑通常能做到“小震不壞,中震不壞或輕度破壞,大震不喪失使用功能。,其潛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可觀的。按施工經驗,隔震結構一般比非隔震結構造偷降低7-15%。
4、隔震建筑由于有一層柔性隔震底層,能夠將地震能量或反饋回地面或由隔震層吸收,因此,不但可以確保結構的整體安全’并且能夠減小甚至防止非結構構件的破壞,避免發生建筑物內部裝修、室內設備的破壞以及由此引起的次生災害,甚至可以保證建筑物在地震時正常使用功能,這對醫院、學校、幼兒園、消防中心、防災控制中心等生命線工程或其它如博物館、計算中心等重要建筑物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5、隔震建筑物提高了設防水準,保證了大震來臨時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大震,來臨時的搶險、指揮及穩定民心具有重大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