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柴雞需要技術,今天,專業的養殖幾點小編來教大家怎么科學養殖柴雞。
1.場地選擇
應選擇遠離村莊、公路,無污染且有利于疾病控制的場地。同時養雞場交通要相對方便,照明用電和水源要有保證。
2.進雛前的準備工作
柴雞育雛一般選擇在春季進行。因為這段時間氣溫回升,氣候較干燥,陽光充足,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發育。但在進雛前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將育雛室清掃干凈,地面用2%火堿溶液潑灑。其次要將料槽、水槽、雞籠等用具清洗干凈,并擺放到位,做到育雛室干凈、密閉、保溫,同時還能嚴防鼠、蛇等侵害。進雛前1周要對育雛舍和設備進行熏蒸消毒。
3.育雛方式
*選用育雛籠或在網上育雛,地面平養育雛墊草一定要厚,以5~8厘米為宜,并勤換墊草。現在柴雞的孵化有土炕孵化、全自動孵化箱孵化。建議選用正規孵化場的雞苗,因正規孵化場的雞苗已免疫過馬立克氏病,并且對沙門氏菌病已用藥物預防,成活率比較高。選取的雛雞應活潑靈敏,雞苗大小、體重均勻,眼睛明亮有神,臍部收縮良好,肚腹柔軟,手握有掙扎力。
4.溫度和濕度
柴雞苗相對于商品蛋雞苗,對溫度要求更嚴格。柴雞苗對溫度特別敏感,一般應掌握在36~38℃,溫度稍低極易扎堆壓死。夏季夜間雞舍門口、窗口處比較涼爽,雞容易向該處擠堆而被壓死,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時降溫。1~7日齡的雞苗相對濕度為61%~65%,2周齡以后的為50%~60%。
5.密度和光照要求
對于雛雞,在網上平養或籠養,1~2周齡時每平方米40只,3~4周齡時25只,5~6周齡時15只;地面墊料平養時酌減。育雛期后,一般夏季30日齡、春季45日齡、冬季60~70日齡開始放養,放養密度以每667平方米(1畝)1000只左右為宜。公雞放養4個月,體重達到1.25~1.5公斤時上市出售,母雞可轉到固定雞舍繼續飼養。
1~45日齡實行全光照,如果夜間熄燈,則易扎堆壓死。45日齡后,可在棚舍內先扎上架,訓練雞上架后逐漸關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