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泥水處理壓泥絮凝劑分子量在800-2000萬之間,固體產品外觀為白色顆粒粉末,是一種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PAC配合使用,但兩者攪拌必須分開進行,用戶根據各自情況確定稀釋時加水量和投加量大小。投加少量即可達到泥水沉淀或泥水分離。絮凝劑用量根據自己的壓泥設備確定合適的分子量高低標準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產生絮團進行比較,藥劑投加量過量與不足都可能造成粘泥和跑泥,很難進行泥漿脫水處理,為了達到良好的絮凝效果,選擇合適的絮凝劑用量和分子量是必須的,最初可以將用量減小,然后再慢慢增加,可以通過檢查檢查履帶的干凈與否和泥餅的干濕程度判斷。泥漿處理不當會污染環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淤塞河道、影響水質、破壞市政設施。早期處理泥漿的方法有填埋、自然干燥等,這些較原始的方法費用高效率低,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泥漿處理需要,成了困擾工程正常施工的難題。因此,近年推出在泥漿脫水干化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真空吸濾、壓濾和離心分離的新工藝。
機制砂泥水處理壓泥絮凝劑種類及用量
絮凝劑品種的選擇除了考慮污泥污水來源、性質、成分(如有機物/無機物比例/PH值等)以及固含量、成本等因素外,如果在污泥脫水領域,還得結合脫泥脫水設備和污泥性質,如果是帶式壓濾機,分子量很高可能會導致濾布堵塞,脫水性差等問題,影響脫水效果;如果用在離心式脫泥機,分子量要求就要高一點,要求產生的絮團能盡量耐剪切,也可以理解為絮團要足夠結實,所以要選擇分子量較高的產品。;絮凝劑的用量取決于膠體的濃度、電性正負和電荷數量以及絮凝過程的pH值。各種絮凝的用量范圍是互不相同的。通常選擇絮凝劑的分子量和投加量調整絮團大小。
泥漿泥水快速分離劑指標:
外觀 白色顆粒
固含量 ≥90%
分子量 800-2000萬
水解度 10-50%
溶解時間 ≤40分鐘
泥漿泥水快速分離劑優點:PAM用作污水處理,對水中有機物去除效率高,用量少,沉降速度快,制水成本低,是其它絮凝劑無法替代的產品。
泥漿泥水快速分離劑使用方法:PAM用于水處理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PAC配合使用,但兩者攪拌必須分開進行,用戶根據各自情況確定稀釋時加水量和投加量大小。使用形態為0.1-0.2%水溶液,必須用PH≤7的水配制。配成稀溶液后極易水解,應隨配隨用或在當天用完,不易長時間存放。
機制砂泥水處理壓泥絮凝劑產品內襯塑料袋,外層用塑料復合膜編織袋包裝,每袋凈重25公斤。注意防潮,避免包裝破損,應在清潔干燥的環境中存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