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早開始,早比晚好
關于什么時候可以開始準備論文這個事情,建議別拖延,該開始時就開始,該出手時就出手。
其實開始寫論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論讀得完美,研究資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開始寫論文了,先寫方法論、理論框架、導言……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更多地引經據典。如果你只是等待再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覺得沒有準備好,因為沒有人是完全準備好才開始寫論文的。
二、每天堅持,保持慣性
如果同樣是20個小時,一種是每天4個小時堅持五天,一種是兩天每天10個小時,前者效率會比后者好很多。寫作是需要形成一種習慣的。如果每天都能有寫作的時間和規律,每次需要切換到寫作狀態的時間所需更短。
其實每天堅持,保持慣性這一點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別好——在我剛開始讀博的一年中,就有過一次因為找不到選題方向而長期停止寫作的狀態。而且我發現了自己是那種放假玩只能盡情玩,同時想要學習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兩個月時間可以說是沒有寫論文的。而讓我有些無語的是,放假回來以后進入狀態,甚至于逼迫自己在電腦前靜下心來都是困難的。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停滯,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滯總是需要花時間又從零開始,積累效率。因此到后來,我吸取了一些身邊人的經驗,結合了自己的寫作效率時間段,采取了步步為營的方式進行論文寫作,也就是每天都安排一些時間出來固定寫作,中間不要有長距離的空隔和中斷。并且在每次停筆的時候,記住自己寫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應該從哪個方面接下來寫。給自己的一個小筆記能夠成為下次重新獲得靈感的線索。
就這樣,讓寫作成為生活常態,且保持一種慣性,一旦慣性開始,就不要輕易丟掉這種慣性。
三、與人作伴,同寫互助
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一個學習的社區,并且爭取在這個集體里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聆聽各種資源策略。這是一個學習的社區、平等交流互相幫助的地方:一方面,寫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寫完畢業論文的前輩們介紹他們的經驗:用的是什么reference 軟件,什么寫作軟件,如何安排寫作進度,如何跟導師溝通,遇到瓶頸怎樣處理……他們都毫不吝嗇傳授了自己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并且再三強調因人而異,我們大可以嘗試選擇自己合適的方法。另一方面,找一些已經開始、寫了一段時間論文的同學們進行交流。因為如果身邊有人同樣為著博士畢業論文而奮斗、筆耕不倦會讓我覺得很安心,大家互相鼓勵,一起進步。我喜歡和學者一起交流,不光是聽別人的意見反饋,有時候說著說著,自己的思路也被點亮了。能夠把一個問題先說清楚,寫下來的時候也會更加容易。
因此,建議大家也找到寫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