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更是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各種風投注資這一未來科技領域,為這未來智慧產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其獲得蓬勃發展。在此基礎上,人臉識別技術因其生物支付特征明顯,和特征*一性獲得了眾多項目的青睞,將這一技術迅速線下落地產業化。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逐漸成熟,刷臉支付應運而生。關于刷臉,許多人其實早有接觸。比如一些門禁系統采用人臉識別打卡,會場進行刷臉身份驗證等。而2015年,馬云在德國漢諾威會議上的刷臉支付展示,才將這一技術真正擺到臺前,但是當時畢竟技術受限,還未能普及。直到2018年支付寶刷臉支付設備——“蜻蜓”的問世,才將這一支付方式正式拉入大眾視野。今年4月,支付寶又趁熱打鐵發布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二代,并宣布要投入30億大力發展刷臉支付,這也被視為今年支付寶丟出的最重要的一枚重磅核武器。
而老牌競爭對手微信支付也不甘落后,于今年發布了自家刷臉支付產品——“青蛙”,并宣布只要達成相應成交量,就能免費鋪設,與支付寶又到了同一個賽道上競爭。那到底是蜻蜓一飛沖天,還是青蛙吞掉蜻蜓呢?或許,在馬云和馬化騰看來,一個領域只有同時具備兩大巨頭競爭時,這個市場才能迅速崛起。支付寶和微信同時發力刷臉支付,不僅不會帶來惡意競爭,反而會激發市場熱度。而刷臉支付能否成為下一個支付時代的主角,主要取決于其能否滿足消費者、商戶、服務商的利益。接下來,我們就一一分析刷臉支付對這三個角色帶來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