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發展趨勢
截至2016年底, 中國農村互聯網網民規模2.95億人,龐大的農村互聯網用戶基數,為農業電商提供了發展的基礎。同年,中國農業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為1444.5億元,預測2018年開始將迎來高速增長期,環比增長率將達到51.6%,2018年交易規模將超過3800億元。 16年5月《"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無論是政策上,還是市場環境上,農業電商的中國風已經吹起,農業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順應全球“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互聯網 +”被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出臺相關政策,越來越多的地方和企業開始了“互聯網+”轉型,從 “互聯網+工業”、“互聯網+金融”到“互聯網+零售”,各行各業都興起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提高本行業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浪潮, 自然“互聯網+農業” 也應運而生。 互聯網+農業是當今發展的熱點,在該領域的投資也是逐年攀升。如今,做個農場主,變成了一件很酷的事兒。
二、互聯網與現代農業帶來哪些改變?
1.農業智能化生產
未來,互聯網的信息集成、遠程控制、快速處理分析等技術優勢在農業中將得到充分發揮,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也日益廣泛地運用于農業生產之中,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于一體的智能農業系統不斷涌現和完善,自動化、標準化、智能化和集約化的精細農業深度發展。
目前,在一些地方智能農業試點中,農民打開手機就能知曉水、土、光、熱等農作物生長基本要素的情況;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就能為遠處的農作物調節溫度、澆水施肥。而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流通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加速建設,長期困擾農業的標準化、安全監控、質量追溯問題正因為互聯網的存在而變得可能與可操作,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的智能監控和自動調節。這種模式下,全程可追溯成為非常容易執行的解決方案,目前消費者*關心的安全問題就有了可靠依據。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實現全程追溯。
2.農產品電商
農業電子商務僅是“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農業領域的一大表現,“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農業物聯網、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也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中,在農業物聯網上,農業部先后在北京、黑龍江、內蒙古等8省(區、市)實施國家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和區域試驗工程,在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大田作物種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廣泛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總結出了200多項成熟的規模應用模式,在節水、節藥、節肥、節勞動力等方面效果明顯。
3.革新物流模式
未來農產品互聯網物流交易將出現兩種主要方式。 一方面是,基于互聯網技術和物流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