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場零和游戲嗎?客觀來說當然是,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做了一件事就減少了做另一件事的時間。但從主觀感受和實際結果上說,還真不是,有的人一天能做n多事,有的人卻一件都不一定做得完。人們常把其中的奧秘叫做“自律”,但這并不公平,仿佛在指責我們放縱自己一樣。其實這是一種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
假設你的效率是十年前的10倍,未來十年,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01 未來十年,你會成為誰
最近和一位男士聊天對我啟發頗大,他通過彼岸教育成功申請到美國某*大學的量化分析碩士,目前正在一邊工作一邊攻讀。我知道他從事投資行業,這是一個對于精力和體力要求都非常高的行業,而且他在業內有著相當好的口碑。這次見到他,發現他不僅工作上游刃有余,把上課、作業等一系列事情安排地有條不紊,還保持著健身、旅行等個人生活節奏,狀態也非常之好,絲毫沒有顯示出疲倦或是焦躁。問他怎么做到的?難道他每天有48小時嗎?
他給我介紹了一下他每天的時間表:
早晨6點半起床后,跑步5公里。隨后完成當天的學習內容,然后吃早飯上班。
工作時間內高效率處理好工作內容,應酬盡量安排在中午,下班晚飯后大約8點多。
有課的日子回家上課,沒課的日子去健身房,如果晚上有應酬或聚會就把課程安排在第二天,睡前再處理一下工作,晚上12點前入睡。
02 管理時間意味著管理生命的意義
他告訴我一個概念,叫做Compartmentalize, 想象你的大腦里有幾個界限分明的小箱子,一件事情結束后馬上分門別類把它裝進對應的箱子,然后就關上箱子并把箱子推到角落里,接著打開另一個箱子,每天睡前就把所有的箱子封起來,不帶到第二天。這樣一天就好像分成了三天過,而且每一天都是輕盈的、嶄新的、放松的人。
他說,10年前剛入行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每天事情林林總總千頭萬緒,本來事情就夠多了,還花了很多精力用來焦慮和爭論。現在已經很少花時間去焦慮了,更從來不會花時間去爭論,每天的效率可以說是10年前的10倍。我當時便想,假設我的效率是十年前的10倍,未來十年,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但隨后他又問我了另一個問題,現在的我效率是以前的10倍,那未來我還能提升10倍么?不可能的。凡事都有邊界,當提升效率的邊際作用已經不那么高時,管理時間意味著管理生命的意義——人活著是為了什么,我活著是為了什么。這樣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哪些人和事值得我花時間,我的腦子里要放哪幾個箱子,保護哪些重要的事。
03 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
這是重要的一課,起源于時間管理,結束于生命管理。先管理好每天的時間,成為忙碌而平靜的人,再管理好一生的時間,知道活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