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開疆辟土
H&M把這種三合一的成功方程式,大量復制到其它的市場。H&M雖然來自瑞典,但是現在大的市場卻是在德國。根據《富比士》(Forbes)雜志的報導,1982年,當皮爾森從父親手中接下公司時,H&M當時還只有一百多家分店,而且大部分都在瑞典。如今公司的野心已經從歐洲燃燒到美洲,在十四個國家共擁有八百多家分店,去年營業額中有88%來自國外市場。2003年公司新開的分店數則預計將達九十家。公司過去6年的擴張率約75%,現在的目標是,每兩年進入一個新國家。
美國的歐洲零售業市場分析師威爾斯(Keith Wills)評論:“沒有任何的歐洲零售商,能夠如此迅速和成功地在國外擴張。”
皮爾森日前在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表示,他的父親曾經質疑公司的擴張政策是否沖過了頭,有時候他會問皮爾森:“為什么你要這么急?”畢竟他的父親也是在創立公司29年后,才在倫敦開設了一家國外分店。皮爾森說,他給父親的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當你正炙手可熱時,你不能停下來讓熱度變冷。”
不放松細節
除了策略,細節的執行也是H&M之所以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倫敦的零售業分析師考克若(Nathan Cockrell)說:“H&M的經營方式是錙銖必較。”
皮爾森的外表和談吐都比較像財務專家,而不像是零售業巨子。他親自掌控公司支出。為了減少花費,20世紀90年代時,皮爾森甚至沒收員工的行動電話,如今公司中只有少數高層主管備有行動電話,而且公司鼓勵員工,只有在特殊情形時,才能搭乘商務艙和計程車。雖然在小地方都要省錢,但是在大事情上公司卻很舍得。H&M大手筆投入年營收的4%在營銷經費上,廣告聘請知名攝影師掌鏡也從不手軟。
公司相信,在H&M購物必須要很容易且有趣,因此公司非常注重店面設計及產品擺設細節。例如,櫥窗擺設所傳達的訊息、衣服上標示的資訊、更衣間的設計等。為了讓顧客很容易尋找到店面,公司在計劃開設新分店的地點時,也一定不計代價尋找佳的地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