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夏天,中國飲料行業*熱門的營銷活動是什么?
稍微有些從業資歷的人都會脫口而出——“再來一瓶”!是的,當時在中國飲料市場上,一瓶綠茶憑借“再來一瓶”成為消費者爭相購買的對象。超過20%的中獎率不僅加快了動銷速度,還讓其他競爭對手措手不及。
看到這一營銷效果,許多飲料公司在第二年蜂擁而至。然而,好景不長,再來一瓶不僅無助于它們增加銷量,還會帶來很多遺留問題,這是為什么?如果不搞“再來一瓶”,那么飲料公司還有什么辦法來吸引消費者呢?
一、從興起到衰落,“再來一瓶”走過的歷史并不長,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其難以為繼?
首先,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再來一瓶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除了印刷大量的宣傳材料外,為了兌獎也會增加產量,一旦效果達不到預期,這些物品都將無法消化,造成大量的浪費。另外,“再來一瓶”兌獎環節更長,終端——批發商——經銷商——生產企業,很容易為不法之徒留下可趁之機,通過偽造瓶蓋而獲利,從而增加企業成本,降低企業利潤。
其次,對于銷售渠道而言,“再來一瓶”并未提高實際銷量,產品更多通過兌獎而進入消費者手中,經銷商毫無利潤可言。不僅如此,經銷商還要增加人手到零售終端收集兌獎瓶蓋,并且隨時準備為其配送兌獎產品,人工成本再次增加。
*后,對于消費者來說,兌獎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與制造商、經銷商和終端的執行力密切相關。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消費者體驗降大打折扣。此外,一些“再來一瓶”活動設置了截止日期,一旦產品發生滯銷,消費者購買發現無法兌獎,很容易將相關品牌“拉黑”。
二、粉絲經濟崛起,掌控用戶大數據成關鍵
除了模式本身的缺點之外,再來一瓶風光也不再和飲料消費的主流群體更迭有著直接關聯。如今,像 90 后和 00 后這樣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粗暴的促銷式推銷,而是內心情感與品牌訴求產生共鳴,這也促使飲料公司改變經營策略,從價格戰轉向獲取用戶。那么,如何了解自己的用戶,收集用戶的喜好和行為,然后推出更有效的營銷策略?
2016 年,"一瓶一碼" 技術誕生,讓飲料公司看到曙光。所謂“一瓶一碼”,是指利用云平臺將消費者、生產企業、流通環節三者連接起來,從而能提供O2O營銷、防偽追溯、倉儲物流等解決方案的技術手段。
飲料企業能用 "一瓶一碼" 做什么?"首先,構建大數據促銷服務平臺,使促銷全程可控,,促銷力度可調,增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增強品牌影響力。例如,飲料公司可以用企鵝碼一物一碼系統在瓶蓋或瓶身內打印二維碼,消費者購買之后,通過掃碼獲取現金紅包或其他獎品。其次,飲料一瓶一碼活動可以幫助飲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