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用與高新技術產品收入比例不足
典型癥狀
研發費用方面,主要癥狀是部分研發項目未通過認定,比如研發項目無成果支撐材料,研發重復立項等,導致扣除后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高新技術產品收入方面,主要癥狀是高新技術產品不被認可,比如高新技術產品與研發項目沒有關聯性,高新技術產品沒有知識產權支撐,高新技術產品是工程等,導致扣除后的收入比例不達標。 此外,技術領域問題不符也會造成RD費用和PS收入比例不符,這個在后面單獨分析。
整個高企申報的過程,如果簡單來理解的話,可以認為研發是起點,產品是終點,整個材料的組織基本都是圍繞在這兩個方面展開。
因此,在申報高企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申報要求對研發項目和高新技術產品進行系統規劃和梳理, 這里面要綜合考慮企業的收入情況、 研發人員情況、知識產權情況、技術情況、研發項目與產品的關聯性情況等,從而確定合理的比例區間、 RD數量、 PS數量等。
其欺,要基于企業的技術材料、知識產權質量和數量、各類支撐證明材料合理確定和完善用于申報高企的具體RD和PS的名稱、技術描述、成果支撐、證明材料等。
轉化能力得分低
典型癥狀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得分低的癥狀的嚴重程度差距很大,在"未通過原因”中,*高的轉化能力得分有20分,而*低的只有0分。對于轉化能力近20分的,顯然未通過認定還有其他問題,但是只得到低于10分的企業,基本上轉化能力得分低就是死亡的主因了。
癥狀分析
"未通過原因”只給出”了轉化能力的低分,但是卻沒給出具體為什么得分
低。智海多年來接觸了不少因為轉化能力得分低而找到我們的企業,總結之后可以發現,企業轉化能力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錯誤理解了科技成果轉化內涵和邏輯。如果什么是科技成果、什么是成果轉化都沒有搞清楚的話,得分低就在情理之中了,有的企業甚至將成果和轉化結果反了,這個在前些年評審寬松的環境下或許也能過關,但是現如今,恐怕很難。
第二,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材料與支撐。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有數量要求,更有質量要求。單純的堆砌數量沒有意義,能夠被認可的轉化才有價值。有的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匯總表上羅列了二三十項轉化,結果申報材料中一項證明材料都沒找到,或者有證明材料,但明顯不足以證明轉化,如果被認可的轉化少,得分自然就會低。
通過分析上述癥狀可以發現,企業死在領域問題上的主要原因有三類:*一,企業的技術或產品在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的明確排除范圍內,往往領域目錄中明確列出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技術,容易直接被斃;
第二,屬于新技術,之前的領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