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應發現并評估工作場所和公司提供的宿舍的危急狀況,同時采取應急計劃以及應對程序*大限度地減低影響。
典型的制度要素
•組織熟悉有關應急與應對措施的相關法律和規章,以及所有相關的報告要求
•組織制訂并維護應急與應對計劃,并由能夠勝任且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負責管理和監督
•應急與應對計劃涉及各種模擬實例,包括由自然災害、流程安全事故、溢漏、爆炸、火災、泄露以及社會動蕩、蓄意損壞、恐怖主義和其它原因引起的破壞
•緊急情況模擬實例應包括對鄰近學校、醫院、社區和水源等的潛在影響或破壞,并且考慮到場地周圍不同區域的主要氣象狀況和其它場地因素
•組織擁有相關系統,確保全體員工熟悉應急程序,以及啟動應急程序之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應急與應對計劃的設備和資源處于與其應對級別相符的待命狀態
•組織指定一組負責人員負責制度和能力監督,使得應急準備以及應對行動領導的專門技能和表述始終處于就緒狀態,并且可用
•根據需要與當地權利機構和社區代表協作,定期開展局部和全面演習并進行評估,確保責任明確,共同合作
•組織預先安排了一些應急的支持性功能,例如醫療人員、員工咨詢服務、快速資金轉移、臨時生活和衛生設施、食品和水源、危險廢物處理程序和其它必要的服務與支持
•提前制定和測試疏散路線計劃和秩序,并向負責協調后勤工作的全體人員傳達
•所有應急出口和外出通道始終暢通
•定期測試和維護滅火系統
•建立相應系統,可以確保首要應急負責人、應急人員和其他主要專業人員的聯絡信息能夠經常得到核實并保持*新狀態
•應急與應對計劃中包含有關場所使用或儲存的材料的完整警告信息,并且定期將其提供給當地的醫療和應急部門
•在無法使用正常通訊渠道的情況下,組織建立可靠的備用通知、通訊戰略和能力渠道
•應急與應對計劃預先考慮并解決鄰近設施發生的事故和后果
•應急與應對計劃應包括與媒體、政府部門和可能受影響的家庭進行及時溝通的準則
•在所有應急與應對措施之后,應通過全面和準確的調查確定事故的根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