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改超”到線上電商,生鮮產品的營銷重點從下線超市逐漸轉移到線上平臺操作。移動互聯網風口打開,社交電商模式興起,生鮮產品開始摸索微信營銷,利用好微信平臺,做好社交引流、互動成交。
社交引流,做流量加法
微信社交營銷,直擊生鮮電商營銷3大痛點:引流、互動和變現。先來分析下生鮮微信營銷的引流情況。
社交紅利崛起,讓更多商家看到了社交電商背后的千億級市場:大量人口紅利、低價獲客成本、深度客戶粘性。
小程序誕生后,更是便利電商營銷的流量轉化:在微信小程序和微信支付場景下完成交易。
社群零售平臺“好有東西”,依托媽媽群體,從生鮮切入家庭消費場景,兩年里做到月GMV突破8000萬。
“有好東西”的成功,正是利用了社群+小程序的營銷作用,在用戶消費和用戶“分享和推薦”基礎上,以“推薦”的社交營銷形式更迭了傳統電商的“搜索”形式,通過身邊人的推薦來直接購買,為用戶節省了購買花費時間(特別是有選擇恐懼癥的),為商家提高了消費轉化率。
生鮮電商訂單量的飛升,先完成用戶流量的積累。
開設公眾號推廣品牌,多平臺推廣吸納粉絲用戶。
輔助個人微信運營,成單用戶加微信好評返現,注重后期的跟蹤維護促進復購。
設置朋友圈轉發有禮活動,裂變分享引流用戶到個人號和公眾號里。
通過微信平臺調動客戶做產品的分銷和推銷,進一步增大銷售渠道。
在用戶引流上,把握好核心粉絲的口碑傳播,通過核心粉絲的社交影響力帶動更多的消費流量,精準注入微信平臺。
互動成交,打造“熟人社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