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五味子種子20噸
供五味子苗木高1米500萬株
【生長環境】五味子多生于濕潤、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雜木林、林緣、山間灌木叢處。喜光、喜濕潤、喜肥,具有適應性強的特性。
【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深翻細耙,施足底肥。一般翻地深度25~30cm,每667㎡施廄肥4000~5000kg。于播前作畦,畦高20cm,畦寬1~1.3m,畦長視地形而定。
2、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五味子種子皮堅硬,有油層,不易透水,出苗困難,應于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先將五味子果實用溫水浸3~5天,搓去果肉,洗出種子,漂去秕粒,然后進行催芽。用種子的3倍量濕沙充分拌勻,以種子互不接觸為度。再挖深、寬各50~60cm土坑,將種子放于坑內,上蓋一層草,再蓋土20cm。四周挖好排水溝,以防雨水灌人。在催芽過程中,要經常檢查,防止發霉。一般沙埋處理70~90天,見胚根稍露,即可播種。
(2)播種:以春播為宜。于畦面橫向開溝,行距15cm,溝深5cm左右,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覆土2~2.5cm,適當鎮壓,覆蓋一層薄草,用繩子固定,以保土壤濕潤。一般每667㎡播種量5kg左右。
(3)移栽:一般選2年生苗移栽,1年生壯苗也可。栽后易成活,新生根較多,植株生長旺盛,成活率達80%以上。采挖野生苗移栽,因無主根、側根,只是根莖且不定根又是從根莖上再生,而移栽后緩苗期較長,原須根多枯死,成活率低,生長不旺,生產上采用不多。
移栽于春、夏、秋三季均可,以春、秋兩季為好,成活率高。春季應在芽未萌動之前,秋季應在落葉后,夏季移栽于雨季挖苗帶土坨。于畦面開穴,穴距、穴深各30cm。穴底施適量廄肥,覆一層土,然后栽苗。栽時將根舒展開,填一部分土,隨之輕輕提苗,再填土踏實,然后灌足水,待水沉下再填土封穴。
【栽培管理】
1、搭架:以搭設立架為好,有利通風透光,產量較高,因五味子為多年生植物,生產多用三角鐵或水泥柱作立柱。立柱長2.6m,埋入地下30cm,*用水泥固定。可用8號或10號鐵絲,于立柱中部及上部,橫拉兩道。再按每株插4根竹竿,竿距12~15cm,要求排列整齊,用細鐵絲將竹竿固定在鐵絲上。待五味子新枝伸長35~40cm時,即引蔓上架。每株要培養4條基生枝,將每條主蔓順時針方向纏繞竹竿上,并用繩固定。
2、育苗期管理:
(1)遮陰:播種后20~30天,即陸續出苗。應經常檢查出苗情況,以防覆草壓苗。當出苗達60%~70%時,去掉覆蓋率,用樹枝搭起簡易棚遮陰,保證幼苗正常生長。
(2)灌水:幼苗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怕干旱,當表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