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是指能夠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能與免疫應答產物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內外結合,發生免疫效應(特異性反應)的物質。
抗原的基本性質具有異物性、大分子性和特異性。異物性是指進入機體組織內的抗原物質,必須與該機體組織細胞的成分不相同。抗原一般是指進入機體內的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花粉等;抗原也可以是不同物種間的物質,如馬的血清進入兔子的體內,馬血清中的許多蛋白質就成為兔子的抗原物質;同種異體間的物質也可以成為抗原,如血型、移植免疫等;自體內的某些隔絕成分也可以成為抗原,如眼睛水晶體蛋白質、精細胞、甲狀腺球蛋白等,在正常情況下,是固定在機體的某一部位,與產生抗體的細胞相隔絕,因此不會引起自體產生抗體。但當受到外傷或感染,這些成分進入血液時,就像異物一樣也能引起自體產生抗體,這些對自體具有抗原性的物質稱為自身抗原,所產生的抗體稱為自身抗體。由于自身抗體與自身抗原發生反應,于是就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過敏性眼炎、甲狀腺炎等。機體其它自身組織的蛋白可因電離輻射、燒傷、某些化學藥品和某些微生物等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發生變性時,也可成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病、白細胞減少病、慢性肝炎等。大分子性是指構成抗原的物質通常是相對分子質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物質,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強。絕大多數蛋白質都是很好的抗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