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像一位充滿神秘而魅惑的女子,帶著舊時光的味道,從古典向現代裊娜走來。
她曾輕顰淺笑不動聲色地走過大清國的地毯,走過中華民國的硝煙,走過煙雨江南的古巷,走過舊上海的繁華與落寞,走過文革期間的屈辱和冷落。
歲月贈予她長長短短的故事,舊時光里沉淀了她豐富的底蘊和內涵。
她很溫婉,很民國,很風情,有一種骨子里說不出的嫵媚。
她的美,總會不自覺地惹人心動。不同性情的人,也總會找到自己心儀的那種。
她可以資深霸氣如雍容華貴的牡丹,也可以清雅脫俗如出水的青蓮。
無論是妖嬈還是素雅,旗袍都是性感嫵媚的。也許*致的性感從來都不是裸露,而是含羞帶怯的遮掩。
讓人產生無盡的想象。高挺的衣領,一排古老的手工盤扣,把美麗的玉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卻又凹凸有致,玲瓏盡現。
修長的裙擺,兩側開衩卻讓迷人的春光卻忽隱忽現,柔美至極,嫵媚至極。
旗袍的美在于韻味。在于舉手投足間女人柔美風情溫婉的韻味。
最能穿出旗袍韻味的應該是阮玲玉吧,一雙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似有千言萬語,卻又欲說還休的媚眼,東方女子特有的削肩柳腰柔軟氣質,旗袍穿在她身上,是真正有了生命,風情萬種。
看她留下的那些穿著各種旗袍的黑白照片,真覺得她就是為旗袍而生。
另一個能把旗袍穿出靈魂的應該是飾演過阮玲玉的張曼玉吧。
《花樣年華》里,她二十幾套量身定制的旗袍,不同顏色,不同款式,配合不同場景,如行云流水般帖服在女主人身上。
時而冷艷,時而憂傷,時而雍容,時而端莊。展現在人們眼中東方古典的美,嫻靜,成熟,清雅,溫婉。
舉手投足無不彌散著淡淡暗香和惆悵,一顰一笑盡現深深的寂寞與思念。
多年以后,人們或許早已不記得故事的情節,卻永遠也不會忘記那身著旗袍的女子,那無法復制的風韻,那漸行漸遠修長柔美的倩影,和旗袍帶給人們美的視覺盛宴。
總覺得穿旗袍的女子總與江南有關,像那臨水照花的張愛玲,和張愛玲筆下那一個又一個活色生香的旗袍女郎。
也許,江南煙雨如夢似幻,有種穿越時空之感,太適合旗袍的氣質。含蓄、內斂、古典、文藝。
就像戴望舒《雨巷》里那結著愁怨,丁香一樣的姑娘,從悠長悠長寂寂的雨巷,撐一把油紙扇裊裊婷婷地走來,這丁香姑娘一定是身穿一襲玲瓏旗袍,也一定是一襲旗袍,才能把詩人那迷茫,惆悵的情愫演繹地那么美。
只是,我不是江南女子,沒有江南女子的靈秀與溫婉,卻也對旗袍情有獨鐘。
或許,萬物總要講一點緣分,人與人相識相知是這樣,人與萬物相親相喜也是這樣,愛上旗袍似乎是前世有緣,今生注定。
欣喜的是,在這喧囂的年代,不只是我,也有越來越多和我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