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國內潛在需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工制造業獲得了極大發展,許多工業產品都已居世界首位。但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更為潔凈的水、空氣、無害土壤,成為目前及今后城鄉居民的*大需求。大規模的環境治理,將使這個潛力需求進一步加大,催生規模巨大的環保產業。 促進國民經濟活躍。環保需求規模巨大,僅城市污水處理一項,就需要建設成千上萬個污水處理場所,投入大量資金。同時,環保行業對金屬、建材、化工、建筑、機械、物流等行業產生的市場需求也是巨大的。通過這些重要行業的相互推動,將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使整個國民經濟活躍起來。
提供有效資源供給。今后中國經濟增長的*大瓶頸不在于市場需求,而是包括淡水在內的日趨緊張的資源。資源為王,勢必成為今后經濟發展的主調。規模巨大的環保產業,包含對廢水、廢氣的治理,可以變廢為寶,提高資源利用率。 拓展產業轉移和發展空間。大規模發展環保產業,在增加稀缺資源供應量的同時,還可以在總量規模上,為經濟增長拓展市場空間。一是為過剩產能拓展轉移空間和消化空間。如淘汰關閉的小鋼廠、小水泥廠等,其場地、基礎設施、人員、部分設備通過優惠政策引導,可轉產環保設備。二是環保產業尤其是環保設備制造業的大規模發展,可以為下游行業拓展更廣闊的增長空間,消化過剩產能。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大規模投資與發展國內環保產業,可以將中國經濟遠、近目標很好地結合起來。在擴大內需、穩定增長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合理調整,扭轉外貿依存度過高、受制于人的局面。
增加就業崗位。任何一個新產業的大規模發展,都會吸收大量的就業人員。環保產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發展空間廣闊,時間久遠,吸收的就業人員將更多、更穩定。 加大環保投資,推進經濟發展,還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提高企業污染成本,催生市場需求。如果企業污染排放成本高于治污成本,生產企業就沒有經濟動力進行污染治理,環保市場缺乏相應需求。在這種局面下,環保機械設備生產、技術研發、設計安裝等行業難以壯大,大規模的環保產業難以形成。因此,建議適當提高環境標準,讓排污企業污染成本提高。
調動多方積極性,解決資金問題。大規模環保投資,離不開資金籌措。因此,一要調整國有企業投資方向,資金要更多地進入國民經濟發展薄弱的環保行業。二要是調動民間資金。目前民間資金量大,但缺乏很好的投資渠道,要將其引入國民經濟急需的環保行業。此外,為刺激環保投資的積極性,有關部門要在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優惠貸款利率等方面予以支持。
嚴格環境執法,加大懲罰力度。嚴格環境執法,加大處罰力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