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環立水橋花卉市場是*大的主營綠葉花卉的批發市場。記者幾經走訪,才知道這個所謂的批發市場就是紅巖村附近一條公路旁幾個浙江、福建花卉商的花卉基地,基地的大棚上掛了塊“花卉批發”的牌子,于是就成了立水橋市場。知情者告訴記者,這個“市場”實際上是浙江、福建等地外地花卉進入貴陽市場的一個“窗口”而已,是一個“向內”的市場,而貴陽需要的是一個能讓貴陽花卉踏出省門的向內兼具向外功能的批發市場路批發市場能走多遠        
12月16日上午六點多鐘,不少市民還沉睡在夢鄉中,筑城公園南路鮮花早市批發市場已經熱鬧起來。而這個所謂的批發早市,就是兩個花店之間一塊不到50平方米的公共場地,兩家花店的各種鮮切花,基本已將這塊場地占據,大多數的鮮切花交易,則是在公園南路兩側的花店前人行道上進行。來自白云區、烏當區、花溪區等地的花農或種植大戶們,大多用面包車將自己的花運到這里,車就一溜兒停放在馬路邊上,花則一溜兒擺放在人行道上,有玫瑰、菊花、康乃馨、非洲菊等,等著公園南路的花店老板、批發商、花販子們來挑選。   整個立水橋花卉市場交易大約持續了1個多小時,上午7點30分,公園南路已經人稀花少,只在馬路兩側留下一堆堆殘花敗葉。在公園南路一家花店,一個打工的小伙告訴記者,這個花市批發早市每天交易時間就一個多小時,夏至時間每天清晨5點多鐘開市,冬至時間每天清晨6點多鐘。交易量也不大,大宗切花每種花每天的交易量也只不過五、六千扎。約30多個零售花店、一個經營時間不到兩小時的批發早市,這幾乎就是貴陽市正在發展壯大的鮮花產業的*一交易平臺。記者所接觸的不少花卉種植大戶紛紛表示,公園南路鮮花批發早市,實際上就是一個馬路市場,它已經不能滿足貴陽花卉產業發展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