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尊源自東南亞私人收藏,于二十世紀上半葉入藏。2002年10月28日于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714號,后2004年11月1日于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901號。著錄于2006年香港出版《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顧: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168頁。
天行九五— 象征皇權的龍紋 蘇玫瑰 亞洲藝術部資深學術顧問 本燈籠尊體形碩大,裝飾工藝非常高超,器身通景凸雕威猛的皇家龍紋,實在是難得的佳器。正如其它御瓷一樣,本尊原為一對,紋飾相對如倒影。另一尊1996年11月3日于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730號(圖一),曾展出于香港2001年舉辦《好古敏求—敏求精舍四十周年紀念展》,編號187。 此款瓶因形似瓷燈籠,一般稱燈籠瓶或燈籠尊,見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收藏瓷燈籠二例,分別為康熙五彩仙人圖燈籠、雍正斗彩仙人圖燈籠,載于1986年倫敦出版Rose Kerr著《Chinese Ceramics -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本尊筒腹較該二例長,可能源自更早的明十五世紀青花瓷器形,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永樂青花錦紋壯罐,載于2000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上》,圖版43號。該款壯罐應源自埃及、敘利亞、伊朗等地的藥罐形狀,十世紀時傳到意大利亦啟發燒造了琺瑯陶器「albarello」膏藥罐。明初青花瓷更將這種藥罐式器的伊斯蘭色彩發揚光大,幾乎清一色繪上回教的幾何紋,上述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就是一例。至清十八世紀御窯匠更精細地仿制壯罐的形制及青花紋飾。 事實上本尊的形制優雅,正介乎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所藏瓷燈籠、膏藥罐二者之間,其腹部沒有瓷燈籠的圓渾,卻又不是膏藥罐般畢直。值得注意是二款原型均有直足及直頸,足與頸的直徑亦相若;本尊則足及口微撇,足徑較口徑寬。此器形在乾隆年間特別流行,其中有各式大小,頸寬及頸高亦各異,其它形制例子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胭脂紅釉燈籠尊,載于1999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珍品全集《顏色釉》,圖版34號(圖二);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所藏粉彩花蝶紋燈籠尊,載于《Chinese Ceramics -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圖版99號。本大型尊比例優美,非常罕見,惟見清宮舊藏一件更大的青花異獸圖燈籠尊,載于2000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珍品全集《青花釉里.下》,圖版135號。本尊凸雕五爪龍紋,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權,帶角的五爪龍為帝皇之徽,經常以不同形式出現于中國裝飾藝術。龍紋有時單獨,有時伴以象征皇后的鳳凰紋。中國文化視龍為瑞獸,這與歐洲不同。龍既有陽剛之氣,并帶來雨水。傳說龍冬蟄后于春分時節從海躍出,普施雨澤,滋潤農物。本尊描繪的正是龍出水騰云之勢。龍亦是四靈之一,青龍代表東方,西方為白虎,南方為朱雀,北方為玄武。 如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