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辨錢文
首先從貨幣文字的源流演變上加以考察。古錢幣文字往往帶有獨特的地方色彩,特別是漢唐以來,官方鑄幣,面文多為書法家及皇帝書寫,具有獨特的文字風格。如 唐代的開元通寶即為歐陽詢所書寫。因此掌握文字的氣息、神韻是鑒別古錢幣的關鍵之一。偽品因為是摹仿別人的,常常處處小心,手法極不自然, 牽強做作,文字神韻自然大打折扣。
辨錢文還要看字跡是否清晰,因為一般以母錢翻儔,字跡清晰,而偽品因用真錢作模子翻禱,真錢畢竟有所磨損,字跡就比較模糊。當然真錢也會因使用而模糊,但錢體和字跡的磨損情況比較一致。
(二) 辨幣材
不同時代鑄幣的銅材會有所不同,主要是金屬含量配比有所不同形成不同的銅合金。春秋戰國到三國時期,鑄幣主要用青銅,而明清錢幣主要用黃銅,新疆清代錢幣用紅銅,又稱"紅錢"。清代咸豐寶福局鑄造的寶福錢皆用紅銅。錢幣的作假者均以黃銅偽造, 就容易露出馬腳。
(三) 辨銹色
真錢的銹與銅質結合在一起,所謂"銹色入骨", 不易脫落。偽錢的銹浮在表面,用醋一擦即脫落。此夕卜,真錢幣因年代久遠,內部成分發生變化,所以一般重量會大為減輕,用手拈一拈,即可從輕重方面加以辨別。
(四) 聽聲音
古錢幣因年代久遠,沒有新銅的火氣,銅質氧化后,沒有清脆聲。而新鑄的,輕敲時往往會發出一種清脆的聲音。此外有一種打制的,是取兩片薄銅片粘合而成,粘合處堆一層偽銹以掩蓋縫隙,這種錢幣輕擊后會發出啞聲。
鑒定錢幣含銅量的多少,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幣擲于地上,聽聲斷其成色,成色高的銅幣,擲于地上有金屬聲。除黃銅外,還有白銅錢,這是銅錫合金中錫的比例大的緣故,也有一種白銅錢是鎳銅。
另外,中國歷代的銅錢,在形式上常有錯范和流銅等現象,使錢幣不整齊美觀,在重量和成色上也是千差萬別。就是同一爐所鑄的錢,重量也不一定相同,在成色上更是難以鑒定。中國鑄幣史上的一次革命, 是清時采用了機器鑄幣,新鑄銅元制幣整齊精巧,這也是鑒定的一種方式。 |
|